新华网呼和浩特市8月1日电(李倩)一座城市与一个产业“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8月4日—7日,呼和浩特市将隆重举办世界奶业大会。”7月31日,此消息被正式“官宣”。
发布会现场。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届时,世界乳业10强企业、国内乳业20强企业、国际产业链知名企业、行业组织嘉宾、“两院”院士等专家学者、国际组织、国外政要、行业协会负责人、国内奶业知名专家、学者,科研机构等将共赴这场奶产业盛会。
群贤毕至的世界奶业大会,为何在呼和浩特市举办?
呼和浩特市位于国际公认的北纬40°黄金奶源带,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为呼和浩特市奶产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早在2005年就获得了“中国乳都”称号,现在正打造“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
走进正时农业塔布赛基地,一片片紫花苜蓿流青溢翠,长势喜人。草业被誉为“奶业第一车间”,紫花苜蓿作为“牧草之王”,是奶牛的重要营养来源。
正时农业塔布赛基地种植的苜蓿草。新华网发(王绍凯摄)
“2022年,正时农业承担了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敕勒川生态绿廊’基地建设项目,总计种植饲草24930亩,总计产量66093吨,其中成功建植紫花苜蓿7000亩。2023年增加种植饲草面积到4万亩,自种3万亩,与农村合作社合作种植1万亩,提升饲草供给能力,为首府奶业发展助力。”内蒙古正时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福柱说,计划2023-2024年建设种籽扩繁基地1万亩,每年提供国产苜蓿种籽50万公斤,满足40万亩国产优质苜蓿的种植,缓解饲草种业“卡脖子”问题。
距这里60公里之外的蒙牛现代草业基地,也在做着同样的事。
“这里是呼和浩特市5个优质牧草技术攻关项目种植面积最大的基地。”蒙牛现代草业执行总裁黄勇强介绍,目前该基地所产苜蓿草达到优级标准,通过连续四年的理化指标及饲喂效果评价,可替代进口苜蓿,降低成本。
近年来,在草种业方面,蒙牛持续加大技术攻关和推广力度,旗下现代草业全国可控饲草面积100余万亩、圣牧草业种植乌兰布和沙漠22万亩优质牧草,有力保障了地区奶牛养殖饲草需求,为国产优质饲草种植技术攻关、种植推广奠定了基础。
目前,呼和浩特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优质牧草草种技术攻关,依托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科院,蒙草集团建成了3个草种基地,总面积达到8500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牧草种质资源库。
进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数智化“气息”扑面而来。
全智能无人挤奶机器人、饲喂机器人、推料机器人等各司其职,牧场运营管理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结合,全天候监控牧场各个环节,并对牛舍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自动调节,让奶牛生活更舒适;智慧牧场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奶牛的产奶量、采食量、运动量及健康情况,对奶牛全生命周期进行关怀……
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奶牛正在采食。新华网发(王绍凯摄)
敕勒川智慧生态牧场是配套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而建设的牧场之一,总用地面积约11250亩,是全球技术装备领先、智能化程度一流的绿色低碳生态观光牧场。
在这里,科技的加持让奶牛实现了自由挤奶、休息、采食,尽可能遵循奶牛的自然天性,全程无人工干预,奶牛的生产效率也因此会更高。
不远处的伊利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中,2小时内被挤出的牛奶正在经过各道核心工艺的预处理,再通过管路输送至灌装车间。这一切操作,都在智控数字中心一一显示,全面实现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的精细管控。
透过一个个颇具前瞻性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可以看到呼和浩特市乃至内蒙古奶产业发展的模样。“数智”先行,科技创新赋能奶业产业链。伊利、蒙牛的数字化进程,是呼和浩特市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也是内蒙古奶业振兴的缩影。
2022年底,呼和浩特市的奶牛存栏达到34万头,牛奶产量超过180万吨,奶业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2200亿元;乳制品产业集群入选了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全国唯一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伊利、蒙牛2大本地乳企分别位居全球乳企第5位、第7位。
呼和浩特市政府一级巡视员云新明表示,呼和浩特市将依托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乳业产业园2大千亿级“产城融合”项目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智能制造样板基地、世界一流的工业智慧旅游示范区、世界一流的食品产业研发中心、世界一流的奶业大数据中心、世界一流的奶业物流中心。
城市与产业相互赋能的新起点由此开启,“中国乳都”正在向“世界乳业科技之都”加快迈进。
“举办世界奶业大会是充分展示奶业振兴成就的‘重要载体’;是奶业企业对话交流、合作共赢的全新互动平台;是推动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云新明在世界奶业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