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的路,回过头看,我们有坎坷,我们有喜悦。”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执行会长、华裕农科董事长王连增在接受《国际家禽》杂志记者专访时表示,“一帆风顺未必是好事,正是在这些坎坷和喜悦中,我们的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不断取得进步,不断发展壮大。”
国外的蛋鸡市场被几家育种巨头分割,国内的格局则略有不同,国内蛋鸡市场上,品种的竞争则略显复杂,市场角逐的大幕才刚刚拉开。36年风雨历程,36年拼搏奋进,华裕农科不断优化推进“引、繁、推”体系的发展。未来,如何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市场新的机会在哪里? 在特别重视人才和创新的华裕农科掌门人王连增看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不能只站在蛋鸡产业发展的一端,也不一定要在蛋种鸡市场中求解。
《国际家禽》:请结合中国蛋鸡行业10年的变化,简要谈谈您对体系10年建设的体会和感受。
王连增:从2008年到2018年,是中国蛋鸡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时间节点。从2008年成立到现在,体系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在目前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它是佼佼者。我觉得,体系10年建设在中国蛋鸡产业转型升级这一重要节点上精准发力,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第一,蛋鸡生产水平明显提升,育种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缩小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向着蛋鸡强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30余年的世界蛋鸡大国由此迎来蛋鸡强国的曙光。成为产业强国至少要有两个标志:一是蛋鸡单产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水平的品牌和技术。蛋鸡体系成立10多年来,在体系的指导和支持下,国内大型种鸡企业和蛋鸡企业 通过饲养设备的更新、 饲养技术的改进、生物安全水平的提高, 基本能够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的生产水平, 而且成功培育出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国产蛋鸡品种10余个,为中国蛋鸡种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从这一层面来讲,体系10年建设极大推动了中国蛋鸡种业升级的步伐。与此同时,经体系推动,在疾病净化方面取得了卓著成果,在祖代蛋种鸡禽白血病净化方面取得的成效尤为突出,并引起国际家禽业界的广泛关注,另外禽支原体、沙门氏菌净化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为蛋种鸡质量及商品代蛋鸡养殖提供了重要保障,提升了中国市场上的蛋鸡良种化水平,整体上提高了蛋鸡行业的生产效率,可谓利国利民。
第二,涌现出一批批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科学家,培育了一批批技术骨干,壮大了蛋鸡创新人才队伍,为蛋鸡产业发展和企业升级注入了新鲜活力。吴常信院士、刘秀梵院士、杨宁首席、李保明教授、吴艳涛教授、宁中华教授、徐桂云教授、王红宁教授等近30名体系岗位科学家通过与体系综合试验站依托企业进行对接,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得到成功转化和示范推广。中国蛋鸡产业庞大,但种业是源头和引擎,而体系汇聚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多家蛋种鸡龙头企业,通过多家蛋种鸡龙头企业这样一大载体,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就会辐射渗透到蛋种鸡企业的客户端——进而带动更多的青年鸡场、蛋鸡养殖场的发展,使得这些它们在疾病控制、工艺设备、生产管理、日粮营养等方面的水平逐步提升,这充分体现了体系产学研合作的价值。
通过体系这一平台,28位岗位科学家与22个综合试验站,特别是与龙头企业进行对接,从中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共同研究解决方案,以此增优势、补短板、强动力、添活力,更好推动中国蛋鸡产业升级。
第三,蛋鸡企业从原来的粗放式管理转变成现在的精细化管理。虽然这是蛋鸡企业转型升级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但体系推动大大缩短了这一进程,尤其在技术方面的指导、引导和推动,我觉得至少在技术方面推动了一些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步伐。以华裕农科来说,经体系岗位科学家引导和推动,我们引进大容蛋量箱体孵化设备技术、采用大笼本交饲养模式等,为我们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蛋鸡产业10年发展,人在变化,事在变化,体系建设在变化,企业同步发生变化。重在质量提升而非数量增加,这可用一些数据变化来说明。比如说,国内高产蛋鸡饲养产蛋率从10年前大约80%提升到现在90%以上,死淘率也有了明显降低。此外,国内蛋鸡行业在国际交流方面有了明显变化。如,杨宁教授团队承办了第25届世界家禽大会,他本人当选为世界家禽学会主席,成为第一个担任这一职务的中国人;体系岗位科学家及企业家到欧洲、美国、日本这些蛋鸡产业比较发达的地方考察、学习、交流;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组织在美国、荷兰等国的考察、学习和交流活动。
“我们建立了五优体系——优种+优饲+优质+优才+优服,这极大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国际家禽》:华裕农科近年来取得了哪些重大进步和变化,如在技术开发、产业扶贫等方面?
王连增:对于华裕农科来讲,从2008年到2018年这10年,是加速转型升级的10年,既是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育力度、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10年,又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10年。
从2002年注册河北华裕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到2014年公司正式更名为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2016年与美国海兰国际公司成功牵手,到2018年华裕国际家禽孵化中心在邯郸建成投产,从2017年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到2018年成为国家第三批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从2017年重庆丰都华裕蛋鸡繁育西南中心项目奠基,到2018年华裕中国西南区蛋种鸡产业基地精准扶贫项目签约,通过蔬菜种植基地、蔬菜加工厂、蛋鸡养殖基地、蛋品销售、粮食种植基地、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有机肥销售等环节,我们与全国10多万农户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积极带动这些蛋鸡养殖户和蔬菜种植户增收致富。
近年来,在体系及多方力量的支持下,我们在技术领域取得了诸多进步。以体系邯郸综合试验站来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疾病净化与防控。经过这些年全方位开展生物安全建设工作,我们逐步建立了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与扬州大学刘秀梵院土团队、吴艳涛老师团队合作开展了免疫程序优化工作,在保障种鸡健康的同时,目前每只鸡在育雏育成期比正常免疫程序少3次,只鸡节约疫苗成本1元。与山东农业大学赵鹏教授团队合作,针对种鸡重要疫病净化方案进行优化,推进我们祖代种鸡场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的申报,并评审通过。与蛋鸡体系岗位科学家吴艳涛教授团队合作开展疫病综合防控方案技术研究,我们在2018年实现了祖代鸡群滑液囊支原体病(MS)抗原和抗体双阴性的维持净化目标。与蛋鸡体系岗位科学家王红宁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沙门氏菌的净化工作,我们的种鸡群连续多年实现沙门氏菌阳性率为0的净化目标。
二是福利养殖与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蛋鸡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宁教授、岗位科学家李保明教授、宁中华教授、詹凯教授、陈辉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蛋种鸡本交笼养模式集成技术方案研究,通过种公鸡的培养和筛选技术、产蛋窝及磨爪器的使用、公母鸡交配行为学研究、高效集约化鸡场环境控制技术研究,提高了鸡只福利及健康水平,降低了死淘率,提升了种蛋受精率和种蛋利用率。
三是精准营养调控技术。通过与蛋鸡体系营养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及国际营养专家的交流和对接,我们应用多阶段营养配方,采用先测、后配、再精准饲喂的模式,实现精准营养调控的目的,降低饲养成本。同时,我们正在研究益生菌等对蛋种鸡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并开发一些“替抗素”,加快推进无抗养殖。此外,我们通过在全国各地举办多次技术讨论会等形式,扩大对创新技术示范推广范围,提高养殖户饲养水平。如,我们在湖北武汉宏农农牧(木兰山)的21万只海兰褐23周龄产蛋上高峰,29 周龄产蛋率达到97%,产蛋率97%以上维持12周,产蛋率90%以上维持了28周,生产成绩突出,生产效益显著。
积极参与国家扶贫事业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正在积极践行产业精准扶贫。2018年与丰都合作的华裕中国西南区蛋种鸡产业精准扶贫项目,是我们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第一步。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基础,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逐步在云、贵、川、渝、桂的贫困地区进行推广,助力推动中国西南部的脱贫攻坚工作。
《国际家禽》:能否以华裕农科打造核心竞争力为例,谈谈创新和人才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华裕未来的发展愿景?
王连增: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是我们一贯的追求。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建立了“五优体系”——优种+优饲+优质+优才+优服,这极大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优种方面,我们引进海兰祖代蛋种鸡,有了优质种源保障。优饲方面,我们种鸡场傍山依水,拥有天然屏障,同时打造了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和精细化的管控方案,采用大笼本交模式提高了动物福利,增大了活动空间,生产性能和雏鸡品种大大提高。
优质主要体现在我们通过体系平台、校企合作、院士工作站开展标准化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与净化、精细化营养调控等集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创新应用大箱体孵化集成技术,极大提高了雏鸡的均匀度与健康水平。目前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高校建立起了校企科研合作关系,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并将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引进生产。2017年11月,华裕农科与刘秀梵院士及其团队开展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
优才,以德为本,以才为先,人尽其才,价值共赢是我们追求的人才理念,以此致力培育高决策力的核心团队、高忠诚度的中层团队、高执行力的员工团队。
优服,我们通过技术研讨会等形式一对一地为客户服务。
创新,永远在路上;人才,一直在身边。我们正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专注型的企业。其实,每个人有可爱、善良的一面,又有不完美的一面。不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还是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关键在于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使得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宝贵善意和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潜力释放出来。我认为,只有先激发和释放一个人的善意,才能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他本身固有的潜能,然后他才能主动地、自发地进行创新,为企业、组织乃至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海兰国际公司、美国NOVA-TECH公司、意大利梵高公司、德国大荷兰人国际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将国际先进生产设备、管理理念引进公司,提高公司的科技水平,探索新形势下农牧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未来,要紧跟时代形势,我们在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并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的同时,将朝着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方向发展,适时开发食品领域,向终端消费者发力,做出特色,做出品质,做强品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国际家禽》:您如何看待资本市场与国际化竞争、共建命运共同体与包容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王连增:从目前全球蛋种鸡市场来看,虽然资本国际化运作特征比较鲜明,但蛋鸡品种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优质化方向发展。从中国市场来看,据我个人初步估测,近几年国内建成投产的100万只以上的高产蛋鸡养殖场,海兰系列蛋鸡、罗曼系列蛋鸡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市场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尤其是国内青年鸡行业的兴起及逐步规范化发展,对商品代蛋雏鸡的质量有了更多的要求,蛋种鸡企业的客户服务链条也随之变长,因此产业链整体服务质量将成为关键角逐点,这也坚定了我们为中国市场提供“蛋鸡健康养殖系统解决方案”的决心。
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丰富,不仅适合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一理念也适用于企业之间合作与内部管理,由此推动全球产业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包容性发展就是要使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惠及所有国家,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人群,特别是要惠及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国家。
从商业文明发展轨迹看,企业具有“利他”的特质,要让他人成功,要承担社会责任。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一再警示:全球农业及畜牧业在满足普通民众食物消费升级需求的同时,需要关注最脆弱群体的食物供给,而如何让小规模家禽及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效率提升和收入增加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要用国际视角俯瞰农业与食品业发展,要跳出蛋鸡产业来看它与其他产业发展、民众生活之间的关系和脉络。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包容性发展。全球视野、包容共赢、共同发展是我们的企业精神,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通过与多方力量合作、不断学习,改变自己并保证自身的造血功能,我们将以更开放的姿态和更包容的心态融入国际化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