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永远在路上
中国农业农村部《实施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工作方案》提出,蛋鸡与棉花、油菜、糖料、生猪、奶业、大宗蔬菜、马铃薯是“十三五”拟选择的事关国计民生的8个重要产业;“十三五”蛋鸡产业重点任务: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国产品种选育与利用,提高生产性能和蛋品品质,加强质量安全评估研究、质量控制和疫病综合防控,提高生物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蛋品精深加工技术水平,促进副产品综合利用;拟定联合体: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地方创新团队+地方农技推广和培训机构+德青源+峪口禽业+圣迪乐村+神丹公司+大午集团种禽公司;首批实施区域:北京市延庆区、平谷区,河北省威县、徐水县,湖北省安陆市、武汉市洪山区,安徽省铜陵县,江苏省东台市,四川省安县。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常信在谈自己对创新的体会时强调说,创新,要有一定的科学根据;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有创新;科学研究要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要敢于提出和前人不同的观点,要勇于否定自己的错误观点,要找到最佳的切入点,要有团队的合作精神。
“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10年建设,打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通道,构建起了这一重要的网络资源平台。只要体系这一平台持续完善和运作,就会对国家决策提供坚实支撑,为产业发展和企业进步发挥良好推动作用。”世界家禽学会主席、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宁表示,未来10年,关键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力度,提高单产和生产效率。
如今,高产蛋鸡产蛋期越来越长,而国内鸡蛋消费需求增加并不明显,蛋种鸡总体需求因此会减少。“对于种鸡企业而言,需要提升自己在品种培育和雏鸡质量方面的竞争力,通过主动调整来适应市场需求。”杨宁如此强调说。
未来,蛋鸡品种将趋于多样化发展。“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鸡蛋产品将呈现多样化、深加工利用加速发展的趋势,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蛋品研发,丰富蛋品种类,”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研究员王克华分析说。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可能将来发展肉蛋兼用型品种鸡是方向之一。”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宁中华表示,“未来10年,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从鸡的品种、养殖方式、肉质等方面提升大家吃鸡的频次,这样市场就会更大前景就会更好。”
国家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杨长锁说:“目前,国内外蛋鸡品种比较丰富,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蛋鸡育种公司需要由原来的‘细分市场’转变为‘微分市场’,不断满足我国多元化市场对蛋鸡品种的新需求。”
“通过不断创新和加强合作,峪口禽业正逐步提高蛋鸡种业站位以及家禽种业站位,逐步提升蛋鸡产业站位及家禽产业站位,全力打造家禽种业‘中国芯’。”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执行会长、峪口禽业董事长孙皓表示,初步预期,未来5~10年,蛋鸡新品种培育提升到10个,推动国产高产蛋鸡品种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提升至70%。
晓鸣农牧董事长魏晓明表示,综合来看,更多的还是品质决定未来蛋种鸡市场的格局。未来10年,最大的变化就是由关注生产者本身转向关注消费者需求,对生产过程本身而言,还需要对传统技术进行持续优化、升级。
“蛋鸡品种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优质化方向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执行会长、华裕农科董事长王连增分析说,尤其是国内青年鸡行业的兴起及逐步规范化发展,对商品代蛋雏鸡的质量有了更多的要求,蛋种鸡企业的客户服务链条也随之变长,因此产业链整体服务质量将成为关键角逐点。
“十三五”期间,宁中华负责的主要项目之一是青年鸡,目标是制定青年鸡的标准。对此,宁中华表示,制定标准前需要很多相关的实验数据支持,包括青年鸡的考核指标,如日龄、体重、胸宽、胫长达到什么水平才是合格的青年鸡等。
接轨国际,在行动
目前,国际蛋鸡产业界的主要关注点有非笼养生产、低胆固醇蛋品、无抗养殖、沙门氏菌病控制以及气候变化。国际蛋业委员会(IEC)于2018年提出的全球蛋品行业可持续发展倡议(GISE)称,严防动物疾病向人类传播;改善营养;消除强迫劳动;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倡采用可持续来源的大豆原料,以防治采伐森林,遏制为种植大豆对“地球之肺”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等环境敏感地带进行破坏;确保负责任地使用抗菌素;确保提升动物福利水平。
“动物与人既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大的公共卫生系统。我们不单要考虑人类的健康,而且要考虑动物的健康、生态环境的健康,把它们当成一个整体来对待。因为70%的人类病原体来源于动物,只有把动物疫病的源头问题控制住了,才能控制人兽共患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扬州大学教授刘秀梵强调,重要的是改变观念,不论采用药物还是使用疫苗,都是科学防控整体措施中的一个组分,但不是全部;疫苗是疫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而不是第一道防线。要正视问题根源,要让科学的防控理念为大众普遍接受,这需要进行科普教育。
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禽白血病和沙门氏菌病是严重危害我国种禽业健康发展的4种主要疫病。“从技术层面来讲,目前这4种疾病净化技术都已经完全成熟,但动物疫病净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经费,对于中小规模企业,在经济上可能难以承受。初期的净化目标实现难度很大,但最难的还是净化之后的长期维持,” 国家蛋鸡体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扬州大学教授吴艳涛说,在“减抗”甚至“无抗”养殖的新情况下,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上述这些新发疾病都需要我们及时跟进,阐明疾病流行的规律,探索适合的防控策略。
“细菌病防控好了,鸡蛋质量与安全就有了保障。”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王红宁表示,蛋鸡细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生物媒介(鼠、苍蝇)和非生物媒介(饲料、饮水、空气、鸡粪),引发蛋鸡场鸡群感染沙门氏菌等细菌病的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计划在未来3~5年内,将蛋鸡细菌病防控系统创新与安全蛋品生产关键技术的理念和技术推广出去,将细菌病从给鸡投药防控转变为对生物和非生物媒介防控,推动更多企业实现蛋鸡规模化养殖产蛋期不用抗生素防控细菌病,通过提升蛋鸡细菌病防控的技术水平,保障蛋鸡养殖健康和蛋品安全。
“国内蛋鸡饲料领域进步不大,包括一些新型的饲料资源。”神丹公司董事长刘华桥分析说,饲料配方多年几乎没变化。基本蛋鸡的日粮就是玉米、豆粕、石粉加预混料这4种,其他的蛋白资源几乎都没有用。国外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多一些,国内怎么利用杂粕上的研究太少。
“蛋鸡饲料生产将不断向专业化和独立(或相对独立)化发展,技术水平也将随之越来越高。”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佟建明表示,精准营养与饲料技术能否落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养殖企业能否成功建立起“先测后吃”的技术管理系统。
“实际上,我们经过跟踪欧盟蛋鸡福利养殖技术后发现,动物福利不只是一种理念,更主要是一种技术进步。”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明说,健康养殖是一大趋势,欧盟提出无抗生产,禁止抗生素用于蛋鸡养殖,其中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利用福利养殖模式替代笼养,在改善蛋鸡生产环境的基础上更好地实施抗生素替代。
李保明表示,良好的生产环境是蛋鸡健康的前提。最主要的是生产方式转型,而这与设施设备关系最大,因为不论转型到哪一种生产方式,必需通过设施设备来实现。国内现在这方面的整体研发力量投入显得有些不足。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大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另一方面,需要转变观念,食品安全应该从生产环节去抓而不只是从检测中去监管,可追溯的同时,生产过程也要保障质量。
三大课题:关乎未来高质高效发展
如今,中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展开;与此同时,国家提出,加速推进“生产+加工+科技+品牌”一体化发展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扩大研发生产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绿色生态的各类食品及加工品,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面向未来的时代强音,为中国蛋鸡产业发展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为中国蛋品加工业升级提供了良好发展契机。然而,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低、蛋制品加工率低、生产成本高这“两低一高”问题成为制约因素。
“未来,中国蛋鸡产业发展水平主要得看中小规模蛋鸡养殖的进步,而如何将这些养殖户带动起来是一大关键,”李保明说,龙头企业引领中小养殖户发展优质鸡蛋的模式,将是今后的中国蛋鸡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比如,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大庆综合试验站“大型企业+农户”紧密型组织模式。
“国内组建蛋鸡养殖合作社,需要有奉献精神和组织能力的核心人物,把养殖户聚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市场化运作,这样才具有可持续性。”杨宁强调说,蛋鸡养殖跟肉鸡、生猪养殖均不一样,公司加农户的模式较难操作,不论“公司+农户”模式还是产业扶贫模式,需要正视鸡蛋交易的特殊性而让农户有决策权,这样他们会利用生产资料等资源做产业延展与融合。
“目前,我国液蛋消费尚未面向大众,一方面是液蛋成套加工装备需从国外进口,中小型养殖企业无力承担这一高昂费用,另一方面则是国人的消费观念尚未转化,还停留在传统再制蛋产品消费的层次,对液蛋了解不多甚至根本不了解。”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徐桂表示,尽管如此,随着与国际的接轨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液蛋市场仍有可观的发展前景,其加工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蛋品深加工和产业化是未来的发展重点。对于研究人员和企业而言,怎样借鉴国外、研发整套加工装备和相关工艺、走自己的液蛋生产之路将是一大挑战。如,怎么做食品行业需要的咸蛋黄,怎么在医药行业等行业来推广蛋制品等。
“中国人普遍不习惯吃生冷食品,更喜欢吃熟热食物。从蛋制品品类来看,国外主要是蛋液、蛋粉,中国可加工的蛋制品比较丰富,如醋蛋液、茶叶蛋、蛋黄等。重要的是,如何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让一些具有特色的鸡蛋食品实现工业化生产,促进终端消费。”刘华桥表示,消费升级驱动下,多样化、便利化需求渐成趋势,最大的机会是本土化。而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元素完美融合,对于未来中国蛋制品加工业本土化发展来说,既是一大机遇,又是一大挑战。
据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秦富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宁博士等人的研究数据表明,目前,中国蛋鸡养殖在产蛋前成本、饲料费用等方面与美国相比不具优势,但中国蛋鸡养殖相对平稳。从2016年蛋鸡养殖成本来看,总成本:中国145.45元/只(人民币,下同),美国138.97元/只,每只蛋鸡养殖总成本中国比美国高出6.48元;其中,产蛋前成本:中国27.99元/只,美国24.83元/只;饲料费用:中国98.74元/只,美国74.83元/只;其他费用:中国18.72元/只,美国39.31元/只。差距最大的是饲料成本,每只蛋鸡中国与美国相差23.91元。
另据美国蛋业中心(EIC)数据显示,2018年6月,美国蛋鸡饲料成本均价为0.214美元/公斤(包括0.011美元/公斤的运输成本),按同期汇率折合为1.38元/公斤。中国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18年6月,中国蛋鸡饲料均价为2.74元/公斤(饲料价格为饲料原料市场均价,按照成品饲料配比进行核算,主要包括玉米、豆粕、石粉及预混料)。如此大的差距,主要来自于大豆价格差和玉米价格差……
中国的农历新年即将到来,在此预祝《国际家禽》的读者、国际畜牧网的微粉们猪年诸事顺利,身体健康,阖家欢乐!同时也让我们共同期待《国际家禽》的下一季专题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