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养殖利润丰厚,这是饲料销售员转行进入的重要原因。
非瘟发生后,不少处于养猪业上游的饲料、动保营销人员面临着转型的选择。一些人继续坚守,一些人黯然离开,一些人果断跳槽,还有一些人去了目前待遇颇为丰厚的养猪一线。
行业洗牌,销售员面临选择
饲料业进入替抗时代,兽药业迎接新版GMP……养殖上游企业正处在洗牌过程中,实力较弱的企业销量明显下滑。
廖迪所在的中兽药公司在今年4月解散了,至今他还待业家中。而他身边的业务员要么转战家禽或水产行业,要么离开了畜牧业,留下来的不到30%。
这不是个例。杨康,原某动保公司副总,负责市场营销,为公司拼死拼活3年,在去年行业最艰难的时候,销量也仅仅降了35%。但长久的压力让他没有了任何私人时间,身心疲惫,今年2月,他决定辞职、另谋出路了。
总而言之,双疫情重构了中国养猪业,其中自然包括人才结构。新牧网微信调研发现,从上游企业离职的业务员中在家待业的最多,占比34%;有17%的人去家禽和水产行业做销售;16%的人去猪场发展;13%的人换了一家上游企业做营销,或从营销岗转管理、技术岗等;11%的人彻底离开畜牧行业;5%的人去了牛羊行业做销售;仅1%的人去宠物行业做销售。
找准出路,转行后收入更可观
对上游企业来说,非瘟后剩下的客户群体更理智、更规模、更成熟,对产品和技术服务的需求更高。所以不能为客户创造足够价值、没有专业素养、年龄偏大的营销人员会被优先淘汰出局。
而与普通业务员不同,营销总监是个高收入、高年龄、高压力的“三高群体”,不敢轻易动岗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总监级别的转行有点难,基本是在业内挪动。
那转行,转到哪里去呢?很大一部分营销人员就流向了专打人海战术、门槛低的行业。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朋友圈里离职的业务员卖房子、卖保险的最多。但是坦白讲,没有学历、没有专业背景的80后去其他行业不具备任何优势,就是在跟00后抢饭碗。”
当然,转行的人也不尽如此悲怆。有些营销人员转被动为主动,或积极转型,或不断增强自身实力。这批人大多是有专业背景的90后。李福是2018年某高校动科硕士毕业生,毕业后进入外企动保公司。受非瘟影响,他所负责的区域生猪大量减少,于是选择离开,目前就职于某设备企业。近两年新建和改扩建猪场多,很多生物安全不合格的猪场也在升级改造,设备公司订单应接不暇,李福的收入比以前更可观。“这个行业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机会很大。”李福自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也有部分有专业背景有经验的销售人员转到管理岗。金胜利从大学毕业后在外企业做了7年销售,职业发展到了瓶颈期,加上年纪大了天天跑一线也不现实。于是选择了目前就职公司。
吸引人才,猪场大量高薪招聘
在高猪价的诱惑下,很多有实力的上游企业或个人在非瘟后投资猪场养猪。目前有的猪场在建、有的已投产。
上游企业转型养猪有产品和人脉优势,养殖成本更低,但有人认为养猪风险太大,“动保人员最好不要自己盲目创业养猪,见过太多失败的案例了。”
当然,如果你的养猪技术过硬,还会有更好的选择。李贤杰曾有过3年的猪场工作经验,后去动保企业做销售,现在就职某上市猪企负责4个地级市的公司+农户,解决养殖技术问题。
同样,郭强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在猪场工作过6年,后转销售+技术,今年2月就职某公司的养殖事业部生产部技术部总监,为规模猪场做诊断、服务。他告诉记者,与销售相比,在猪场心态更平和,收入比较稳定。据媒体报道,温氏、牧原这些上市养猪集团的技术人才年薪过百万元,正邦、广垦等企业招聘场长、技术总监也都是年薪30万元起步。
也有在上游企业从事技术服务的人员主动离职去猪场,就是为了在养猪业变革期间增强自身实力,顺应猪场防疫、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近两年养殖利润丰厚,这是饲料销售员转行进入的重要原因。 (注:以上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