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奋进新征程 中原更出彩”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具体举措。
河南细化实化分阶段发展目标 奋力实现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发布会上,河南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万里介绍,围绕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的奋斗目标,河南省进一步细化实化分阶段的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五个明显提高”,即农业质量效益、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水平、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五个走在前列”,即在提升粮食核心竞争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发布会还展望了到2035年、2050年的发展目标。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承启说,河南省将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从“培优”、“做强”、“升级”、“提质”四个方面发力,力争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农业强省、现代畜牧业强省、现代种业强省、绿色食品业强省。
“一区两带三山”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农村发展布局
马万里介绍,根据全省地理地貌和农业资源环境条件,河南省将重点构建“一区两带三山”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布局。
“一区”,即建设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现代化粮食生产功能区,确保粮食、畜禽、油料、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两带”,即建设沿黄和南水北调干渠(含水源地)沿线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推动农业农村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三山”,即建设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特色产业优势区,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文旅融合,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马万里说,通过构建“一区两带三山”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农业农村发展布局,促进粮食安全和高效农业相统一,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保障1300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近年来,河南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0亿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处处长黄幸福表示,虽然今年我省遭遇严重洪涝灾害,粮食总产有所减少,但是粮食生产仍然保持基本稳定,可以说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河南将重点从抓项目建设,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灾后重建,尽快恢复农田工程设施使用功能、抓建后管护,确保工程设施长期发挥效益三个方面入手,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省总面积达到8759万亩,改造提升面积1000万亩以上,以此稳定保障1300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全年全省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4379元,较上年增长10.2%
面对特大洪涝灾害和疫情点状暴发的叠加冲击,河南省高度重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有效巩固。
河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国根说,通过产业就业帮扶,群众收入稳定增长,按收入年度算账,初步统计全年全省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4379元,较上年增长10.2%。今年省市县驻村工作队全部完成轮换,现有驻村工作队1.3万个,驻村干部4.62万人,第一书记1.33万人。同时,分级分类培训乡村振兴领域干部51万人次。
通过加强监测帮扶、紧盯政策落实、抓实产业就业、聚力灾后重建、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我省在大灾之年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个一流措施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育种体系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种业大省。种业有一定基础和优势,部分作物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是,与全国一样,河南省的种业科技也存在理论研究偏弱、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卫文星透露,针对上述问题,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省农科院将通过三个一流措施开展攻关。一是高水平建设神农种业实验室和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二是引育一流种业创新人才。三是实施一流创新课题研究。
通过实施一系列首创性政策、差异化举措,将河南省育种工作中的不足转化为可解决、有优势的“胜势”,为实现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目标提供坚实支撑。(记者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