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生猪养殖单位的生猪出栏量相对平稳,部分地区肥猪数量出现增加的现象。目前屠宰企业对肥猪的需求量较少,加之终端需求不理想,因此屠宰企业仍有压价的意向。但养殖单位对降价的抵抗心理较强,屠宰企业持续压价或使生猪收购过程不畅,因此预计短期猪价或主线稳定。
谈猪价不得不谈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猪周期”的问题。
现在关于猪价的看法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乐观派,认为猪源紧缺,猪价有再上9元/斤的可能。他们的依据是能繁母猪数量持续40多个月下降,拆迁也影响到了产能的恢复。另一派是理智派。认为猪价长期高位,而养殖成本并不高,且进口猪肉大量增加,维持高猪价不现实。听起来两派都有其道理,但毕竟现在搞猪产业已经不是养好那么简单了,还要懂经营-知道在什么时候扩大产能的成本最低,什么时候应当进行压缩避开风险。需要通过对猪价的判断来调整经营的策略。
第二个是分析依据的问题。
中国猪业的数据严重失真。有补贴的时候虚报,现在大搞拆迁,又没有好处,谁会多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在私下场合也会说自己手里没有准确数据,猪价只能靠猜。所以,我们下面讲得东西,也只能是猜。不作为经营依据,风险自负。
二、对猪价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其实,对猪价的影响因素很多:供需关系、疫情、环保政策、猪肉进口政策、饲料成本、养殖者惜售心理、天气因素、季节因素、牛猪存栏数、屠宰企业博弈,当然,还有其它因素,但近期真正能影响猪价的因素只有两个:
1、供需关系
供需关系其实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消费者的需求层面。其实,在近期,消费需求肯定不是旺季,而且生猪供应充足,从这个因素来看,暂不具备上涨的动力。第二个层面是仔猪的需求层面,这个层面的需求量极大,可以说是供不应求,所以,这个层面的供不应求导致仔猪价格居高不下,这也传导到了生猪价格层面。为何仔猪供不应求?是因为大中型养殖企业普遍有个共识:就是今年就是猪价下跌,也不至于跌破成本。有了这个预期,他们就尽量自己养,这是导致仔猪需求偏紧,价格高的原因。这是基于预期,但猪价的走向往往不并不会按照个人的预期,有一定的风险,不过,现在看来风险不大。
综合分析,现在供需关系大大缓解。如果不是有其它因素的影响,猪价应该进入持续缓慢下跌的阶段,但这个现象并没有出现,而是跌了一段,又反弹了一点。
2、环保拆迁
2017年最不确定的因素之一是环保拆迁对猪价的影响。据网上传播的消息,2016年因拆迁影响到生猪供应量为3600万头,这个数字大致高于2016全年进口猪肉的数量,可以视同没有进口。其实,拆迁究竟影响几何?谁也不知道,但轰轰烈烈的大拆迁对心理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大家的感觉是会造成供应量大减,然后产生惜售心理,从而影响到猪价的走向。这一点基本上可以确定。
三、猪价或进入胶着期
如果按照春节前的判断,猪价应当进入下行周期。春节后也的确下降了很多,但尚未出现断崖式下跌。断崖式下跌通常是心理恐慌引起的踩踏反应。春节后经过短暂下跌,猪价重新企稳,大家的心理也开始稳定。国家不可能对进口猪肉大开国门,所以,在现有产能下,生猪供应也不可能暴增,所以,心理企稳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心理稳定了,屠宰企业很难找到心理博弈的切入点。
这就像股市一样,屠宰企业是希望通过“做空”来降低采购成本。虽然行业内没有专门的机构“做多”,而环保政策下的大拆迁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聚集了“做多”的氛围,虽然不是有组织的,但心理影响基本形成。
当下的猪价,是涨是跌?到了方向选择的时候了吗?至少从眼前得到的信息来看,大涨和大跌的因素尚未形成,所以,我们更倾向于会在一段时间内“胶着”。什么是“胶着”?就是拉锯战,谁也很难胜出。在近期,稳,也是好事情,多赚一点钱,练好内功,迎接下一个更加残酷的猪价寒冬。
下一个潜在的巨大风险是在长期高猪价的刺激下,大量增加(尤其是大型饲料和养殖企业增加的部分)即将进入生产期。产能的集中爆发,才是吓人的。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