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生猪行业已经历长达半年的亏损期,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纷纷探索化解价格风险利器的同时,各地政府也围绕助力生猪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近日,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广州市财政局、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出台了《广州市政策性生猪期货价格保险财政补贴方案(试行)》(下称《方案》)。
据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该《方案》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为原则,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等调控手段,引导生猪养殖户参加政策性生猪期货价格保险,增强生猪养殖抗风险能力,促进生猪产业发展。
01.“阶梯式”保费补贴平衡养殖风险
《方案》指出,广州市、区两级财政对政策性生猪期货保险保费会根据生猪期货市场变化给予不同比例补贴,目标价格以生猪期货价格为准被划分为三个区间,分别为小于14000元/吨、14000元/吨-22000元/吨区间、高于22000元/吨,对应的财政补贴分别为80%、70%、60%。
为什么要设置这三个财政补贴价格区间?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当生猪期货价格超过22000元/吨时,大部分生猪养殖主体的生产经营处于盈利状态,政府适当降低补贴比例;当生猪期货价格为14000元/吨时,处于最低冻猪肉储备收储价平均线,大部分生猪养殖主体的生产经营处于亏损状态,为减少生猪养殖主体的保险投入成本,调动生猪养殖主体采用“保险+期货”工具降低风险、提高养殖积极性,适当调高补贴比例;当生猪期货价格处于14000元/吨-22000元/吨区间时,折中财政补贴比例。
谈及保费补贴政策的目的,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是鼓励风险管理,在生产经营亏损情况下,通过提高保费补贴比例,鼓励生猪养殖主体主动采取“保险+期货”金融工具减少损失;二是在生猪期货价格较高时,降低补贴比例,可以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绩效;三是改善高补贴依赖性,生猪期货价格涨跌对应生猪养殖主体盈利程度,通过“阶梯式”补贴可以平衡养殖风险和盈利水平,避免政策“一刀切”,改善高补贴依赖性。
广发商贸有限公司综合事业拓展部总经理李萱告诉记者,“根据生猪期货价格变化给予不同比例补贴,一方面是保障政策的灵活性,有利于更科学高效地进行生猪产能调控;另一方面是以生猪期货价格作为补贴基准,可以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引导养殖户更关注期货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增强其生产经营的稳定性。”
可以看出,这种“阶梯式”保费补贴政策通过锚定14000元/吨的养殖亏损线和22000元/吨的养殖盈利线,由养殖主体自行承担保障超额收益所产生的成本,进一步强化了农业保险“保基本”的属性和原则。
李萱告诉记者,广东省是生猪消费大省,人口众多的广州市则是消费大市,当地居民的猪肉消费习惯偏向于热鲜肉而非冷鲜肉,生猪消费量远大于本地供给量,生猪调入需求庞大。但自非洲猪瘟疫情开始,生猪调运难度加大,广州市生猪保供压力增加。为保障生猪供应稳定,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广州市一直在探索一条可以让本市生猪市场能够稳定供给、健康发展之路。
记者查询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广东省生猪年消费量约5000万头以上,而2022年广东全省肉猪出栏量约为3547万头,生猪供应存在缺口。在此背景下,生猪“保险+期货”风险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助力养殖主体进行风险管理,平滑“猪周期”的影响,保障养殖积极性,进而达到保供稳价的目的。
记者也注意到,在《方案》的基本原则部分中,强调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这一金融创新模式的长效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引导和推动作用,政府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业务监管,可有效引导生猪养殖户参与,增强生猪养殖抗风险能力,探索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的新型道路。而“市场运作”这一原则与“保险+期货”通过市场化手段管理风险的属性也是相契合的,农民通过保险公司购买保险进行风险第一次转移的同时,保险公司再通过期货市场转移赔付风险,实现风险的第二次转移。
02.生猪期货价格逐步获得市场认可
近两年,期货价格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定价中,这与其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分不开的。
期货价格是通过公开、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形成的,透明度和公允性高,可以有效反映出买卖双方对当前市场供求关系的判断和对商品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期。
2021年1月8日,我国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以生猪期货价格作为保险产品中的价格指数确定目标价格和赔付标准,有助于解决农业保险产品定价难问题。以此为基础,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以生猪期货价格作为标的的保险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生猪养殖主体无法直接在期货市场分散风险的问题。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猪养殖主体对传统农业保险相对比较熟悉,在此基础上设计生猪期货价格保险产品,能较容易被接受。一方面可帮助养殖户降低参与期货市场的成本和门槛,科学管控养殖风险,助力稳产增收;另一方面也可引导养殖户及时了解未来市场价格走势,将期货价格作为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养周期,尽量减少因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
李萱告诉记者,本次方案以期货价格作为价格基准,降低了理赔难度,提升风险管理有效性,有利于业务模式的普遍推广。一方面由于期货的连续竞价交易机制,保障了期货价格的公开透明度,并具备普遍参考意义;另一方面,由于期货市场提供了多期限的远期价格,能为养殖户的生产计划提供价格指导,并根据出栏计划,匹配价格风险管理方案,提升价格风险管理有效性。
03.多地政府加大“保险+期货”支持力度
事实上,这并不是广州市首次在相关文件中对“保险+期货”模式表示支持和认可。
去年4月,广州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加快农业保险增品,将生猪、饲料等价格保险纳入‘保险+期货’产品研发和试点范围。”
经过多年推广和完善,“保险+期货”项目的保费来源已逐步实现向“多方共担”的升级,各界认可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
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多地政府对“保险+期货”模式继续给予关注和政策支持力度。例如,江苏省委2023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持续推进生猪‘保险+期货’试点”,今年财政支持资金较上年增加1倍,省市县各级财政合计安排6000万元,给予中小生猪养殖户80%的保费补贴,试点范围也从2022年的3个设区市9个县(市、区)增加到7个设区市22个县(市、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联合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2023年广西“保险+期货”项目试点方案》,明确指出,2023年6月至2024年2月,广西将面向全区符合条件的糖料蔗、生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保险+期货”项目试点。对列入郑州商品交易所“农险无忧”计划、大连商品交易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的“保险+期货”项目,自治区财政和期货交易所原则上按照保费的40%和45%—50%比例予以补贴支持,合计支持比例高达85%—90%,将大幅减轻市县财政及农户负担。
地方政府进行财政支持,既是对过往“保险+期货”良好开展效果的肯定,更为今后这一模式不断优化升级、长效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萱表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功能和杠杆作用,可以鼓励引导更多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保险+期货’模式,扩大‘保险+期货’模式覆盖面。同时,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作用,加强政府部门在模式宣传推广、农业风险培训体系建设、项目运作合规监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促进‘保险+期货’模式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在《方案》出台后,如何面向养殖企业和农户开展宣传培训、引导其参与也是重中之重。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首先是开展政策宣传,通过文件公开、政策解读、会议集中宣讲、上门现场介绍,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渠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养殖主体对政策的知晓度;其次是开展业务培训,组织保险经办机构和期货公司开展生猪期货价格指数保险培训宣导会,帮助养殖主体了解生猪期货的基本知识、了解掌握政策,知晓如何购买、理赔等,使养殖主体的观念从传统的“保生产”过渡到“保价格”,运用“保险+期货”这一金融组合工具实现套期保值,锁定养殖利润;最后,建立有效的生猪期货信息发布机制,向养殖主体提供生猪期货价格实时数据和信息,帮助他们及时掌握市场走势,科学规划生产,选择有利时机补栏、出栏和购买保险。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