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17时23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分析 » 行情分析 » 正文

鸡肉市场大变局:毛鸡与分割品价格脱钩之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肉类食品网   发布日期:2025-04-29 💛108

价格脱钩,市场突变

2024年鸡肉市场中,一个异常现象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以板冻大胸为代表的鸡肉分割品与毛鸡价格的相关性急剧降低。长期以来,毛鸡价格一直是鸡肉分割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导向指标,二者紧密关联,呈现同涨同跌态势。然而在这一年,这种稳定关系被打破,毛鸡价格的起伏对分割品价格的影响不再显著,分割品价格更多受市场需求低迷的制约,持续处于低位且不断探底。这一突变使众多从业者和投资者始料未及,也引发了关于导致价格脱钩原因及其对未来鸡肉市场深远影响的深入思考。

数据为证,脱钩事实

为精确剖析鸡肉分割品与毛鸡价格关系的变化,引入专业数据分析方法。选取全国白羽肉鸡棚前成交均价、板冻大胸均价、大规格琵琶腿均价作为关键数据项,并进行严谨的回归分析,一系列直观数据有力揭示了这一市场变化趋势。

2021-2023年期间,板冻大胸与毛鸡价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78、0.788、0.948。这表明在过去这些年,板冻大胸价格与毛鸡价格紧密相连,毛鸡价格的任何波动,都会在板冻大胸价格上引发显著连锁反应。毛鸡价格上涨,板冻大胸价格也会大幅上涨;反之,毛鸡价格下跌,板冻大胸价格也会明显下降。同样,大规格琵琶腿与毛鸡价格在此期间也保持较强相关性,其价格走势基本一致,毛鸡价格的细微变化都能在大规格琵琶腿价格上清晰体现。

然而,2024年数据发生显著逆转。这一年,板冻大胸与毛鸡的相关系数骤降至0.683,大规格琵琶腿与毛鸡的相关系数更是大幅下降至0.280。这些数据的巨大差异,如同一道鲜明的分界线,清晰展现出2024年鸡肉分割品与毛鸡价格之间的关系已发生根本性转变。相关系数的大幅降低,明确表明毛鸡价格波动对分割品价格的影响力正在急剧减弱。曾经紧密的联系如今已变得松散,毛鸡价格的涨跌,不再能像以往那样对分割品价格产生决定性影响。即使毛鸡价格上涨或下跌,分割品价格的反应也变得迟缓,波动幅度明显减小,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分割品价格走势与毛鸡价格相反,呈现独立运行态势。

供过于求,产能过剩

2024年,白羽肉鸡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产能过剩局面,全年白羽肉鸡屠宰量达到87.60亿只,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数据背后,是行业多年扩张的结果,也是市场供需失衡的开端。此前,随着白羽肉鸡市场逐步火热,大量资本涌入,新建养殖场大量涌现,现代化养殖技术和设备广泛应用,肉鸡出栏速度和数量大幅提升。同时,各大屠宰企业不断扩大产能,期望获取更大市场份额。

然而,市场需求增长未能跟上产能扩张步伐。大量鸡肉涌入市场,下游消费市场却逐渐饱和。无论是商超冷鲜鸡肉货架,还是餐饮企业后厨,都面临鸡肉供应过剩压力。超市中,鸡肉促销活动频繁,价格不断降低,但仍难以激发消费者更多购买欲望;餐饮行业中,以鸡肉为主料的菜品销量无明显增长,许多餐厅甚至减少鸡肉菜品供应,转而推出其他肉类菜品。

这种供过于求的状况,使屠宰厂在面对毛鸡价格波动时有了更多选择权。以往,毛鸡价格上涨时,屠宰厂为保证生产,不得不高价收购毛鸡,并将成本转嫁给分割品价格。但如今,即使毛鸡价格上涨,屠宰厂也可选择减少收购量甚至暂停收购,因为仓库中大量的鸡肉库存使其有足够底气。屠宰厂可依靠库存维持一段时间生产,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受毛鸡供应和价格制约。这种转变大幅削弱了毛鸡价格波动对分割品价格的影响力,分割品价格不再完全受毛鸡价格左右。

养殖结构,悄然改变

白羽肉鸡行业版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自养鸡和大合同鸡的占比稳步上升。2024年,全国自养鸡占比达到44.35%,大合同鸡占比为19.57%,而小合同和社会鸡的占比总和仅为36.08%。这种结构转变,如同一场悄然的变革,深刻影响着鸡肉市场价格走向。

圣农、禾丰、正大、仙坛等行业头部企业,在这场变革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些企业凭借雄厚资金实力和先进养殖技术,大规模发展自养模式,实现从鸡苗孵化、养殖到屠宰加工的全产业链一体化运作。以圣农发展为例,作为白羽肉鸡一体化自养龙头,已建立集饲料加工、种源培育、种鸡养殖、种蛋孵化、肉鸡饲养、肉鸡屠宰加工、熟食深加工等环节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白羽鸡养殖产能超7亿羽,在全球白羽肉鸡行业配套最为完整,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五。

对于这些头部企业,自养自用模式使其在面对毛鸡价格波动时具有强大抗风险能力。由于鸡源来自自身养殖,无需像依赖社会鸡源的企业那样,在毛鸡价格上涨时高价抢购,也不会在价格下跌时因成本压力陷入困境。这种稳定性使它们的产品价格不会随毛鸡价格短期波动而频繁变动。同时,集团大厂凭借多年市场耕耘,积累了良好品牌效应,消费者对其产品认可度高,即使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也能保持一定市场份额。

随着自养鸡和大合同鸡占比持续增加,头部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它们凭借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逐渐主导市场话语权。在此情况下,毛鸡价格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力进一步被削弱。产品价格不再仅取决于毛鸡采购成本,而是更多受终端市场需求影响。当终端市场对鸡肉产品需求旺盛时,即使毛鸡价格无明显上涨,产品价格也可能上升;反之,当需求低迷时,毛鸡价格下降也难以带动产品价格回升。

库存充足,采购灵活

在鸡肉市场供需关系中,鸡肉供应充裕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充裕态势在毛鸡出栏总量迅猛增长和屠宰端库存长期高位方面得以充分体现。

从毛鸡出栏量看,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养殖推广,毛鸡出栏量稳步上升。越来越多养殖场采用现代化养殖设备和科学养殖方法,缩短毛鸡生长周期,提高出栏率。大量毛鸡涌入市场,为鸡肉供应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屠宰企业产能也在不断扩张。新屠宰厂不断涌现,原有屠宰厂也在持续升级设备、优化工艺,提高屠宰效率和产能。这使得屠宰端鸡肉产量大幅增加,进一步加剧市场鸡肉供应压力。

屠宰端库存持续高位,使“缺鸡不缺肉”成为鸡肉市场常态。在一些大型屠宰企业仓库中,堆积的鸡肉产品数量庞大。这些库存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屠宰企业为应对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往往在毛鸡价格较低时大量收购并屠宰,导致库存积压;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使得这些库存难以在短期内有效消化。

这种供应充足局面,彻底改变了经销端和加工厂的采购策略。以往,在缺鸡时段,产品品项常出现缺口,给屠宰厂提供了价格炒作机会。它们会趁机同步拉涨毛鸡和产品价格,形成连续抬价循环。经销商和加工厂为保证货源,不得不被动接受高价,这种价格联动效应使毛鸡和产品价格紧密相连。

然而,如今市场环境已发生显著变化。由于鸡肉供应充足,库存风险转移至屠宰端。经销端和加工厂无需担心缺货而提前大量囤货,可采用随用随采策略。市场需求增加时,可随时从屠宰厂采购所需鸡肉产品;市场需求疲软时,则可减少采购量,避免库存积压带来的资金压力和损耗风险。这种采购策略转变,使毛鸡和产品价格同涨操作不再同步。大厂试图拉涨毛鸡价格以刺激产品价格上涨时,中小厂因库存压力趁机放货,导致市场供应进一步增加,拉涨策略难以成功。

消费低迷,价格受压

2024-2025年,鸡肉市场消费低迷态势严重压制分割品价格,使其在市场中不断下行,逐渐与毛鸡价格分离,走上独立下行轨道。

从2024年全年分割品综合售价数据看,其均价为9430.37元/吨,与2023年相比,同比下滑幅度高达11.22%。这一显著价格下滑,反映出鸡肉消费市场的低迷现状。曾经,鸡肉作为常见食材,以其丰富营养、多样烹饪方式和相对亲民价格,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无论是家庭日常烹饪,还是餐饮行业各类菜品,鸡肉都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如今市场环境变化,使鸡肉消费热情逐渐降低。

进入2025年,这一低迷态势不仅未改善,反而进一步加剧。第一季度分割品综合售价均值降至9103.56元/吨,较2024年同期继续下滑6.44%。在超市冷冻食品区,鸡肉分割品货架前顾客日益稀少。以往促销活动时的热闹场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冷清氛围。即使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肉类消费旺季,鸡肉分割品销售情况也不理想。消费者购买肉类时,更多关注其他肉类产品,或减少肉类采购量。

鸡肉消费低迷背后有多方面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增强,消费者对肉类品质和安全性要求更高。市场上不时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使消费者对鸡肉质量产生担忧,影响其购买决策。一些关于鸡肉抗生素残留、养殖环境不规范的报道,让消费者选择鸡肉时更加谨慎。同时,牛肉、羊肉等其他肉类产品通过不断提升品质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这些肉类在口感、营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鸡肉消费市场。此外,经济形势变化也影响消费者购买力。在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对价格敏感。鸡肉分割品价格波动,以及市场上其他价格更为亲民的肉类替代品出现,使消费者购买时更加犹豫。

这种消费低迷状况,使分割品价格更多受需求端压制。以往,毛鸡价格波动是影响分割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二者联系紧密。但如今,即使毛鸡价格有一定程度上涨或下跌,分割品价格也难以随之波动。因为需求不足时,市场对分割品价格承受能力有限,屠宰企业和经销商为促进销售,不得不降低价格,导致分割品价格与毛鸡价格逐渐脱钩。

未来走势,迷雾重重

展望2025年鸡肉分割品市场,形势依然不明朗。第一季度,分割品价格延续前一年跌势持续下行,市场仿佛陷入寒冬,支撑价格上涨的因素难以确定。尽管4月份市场出现关税事件炒作以及五一备货潮,但这些看似利好因素未能给分割品价格带来实质性提升,仅呈现“走量不涨价”的局面。

进入5月份,分割品价格走势仍不容乐观,预计将延续小幅走低态势,在8850.00-8950.00元/吨的狭窄区间内艰难震荡。这一预测基于当前市场的多重困境。从供应端看,鸡肉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屠宰厂库存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价格稳定。自养鸡和大合同鸡占比持续增加,使市场对毛鸡价格敏感度进一步降低,毛鸡价格波动难以有效拉动分割品价格。

在需求端,鸡肉消费市场低迷现状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善。消费者购买意愿依然低迷,市场需求增长乏力。经济形势不确定性、消费者健康意识转变以及其他肉类替代品竞争,都在持续削弱鸡肉市场份额。即使在五一假期等传统消费旺季,市场需求增长也未达预期,无法为分割品价格提供足够支撑。

未来一段时间,鸡肉分割品市场仍将在供需失衡困境中艰难前行。要打破这一僵局,实现市场复苏和价格回升,不仅需要行业内部进行深度结构调整和产能优化,还需要外部环境改善,包括经济形势好转、消费者信心恢复等。只有供需两端共同发力,才能为鸡肉分割品市场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市场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