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民仆先生,曾任正大集团资深副董事长,现任国家生物饲料工程中心首席战略官,他在很多会议上对农牧企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其见解独到、犀利,不少语录也频频被拿来借鉴和分享,给行业的发展方向带来了启迪和指引。
对于饲料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姚民朴先生当时预测到10年后饲料企业只剩1000家,饲料利润只有20元/吨,未来头部企业前20名占饲料总产量的60%。根据2020年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全国前33家企业年生产饲料超百万吨,占去安国饲料总产量的54.6%,随着时间的推移,饲料的集约化程度将越来越高。
他还说到,目前欧美国家生物饲料的使用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德国和法国使用液体生物饲料的比例达到15%以上,荷兰、芬兰、丹麦等国规模化猪场的生物饲料饲喂比例已经达到60%~80%。
“再过10 年,中国将有50%以上的猪场使用液体生物饲料进行饲喂”。
对于生猪行业,农业农村部预计2020年中国生猪出栏7.20亿头,2025年7.41亿头,复合增速约为1.62%,2025年生猪规模1000万头以上企业集团10家,500万头以上20家,300万头以上50家,100万头以上100家,规模占比一半以上。
根据上市猪企披露的消息,2021年牧原、温氏、正邦及新希望4家的生猪出栏量均超过1000万头。
在非瘟爆发的2018年,姚民仆先生就总结了企业活命十二字方针,“现金为王,苦练内功,留住人才”,时隔3年后,生猪行业再次遭遇“四面楚歌”,非瘟”防控的失败,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投资的野蛮性,肉类进口增长更是雪上加霜,饲料原料价格高企,养猪企业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同样是这十二字方针,在3年后的今天或许更是意义不凡。
以下是姚民仆先生在2021第七届中国猪业高峰论坛上的报告内容:
当养猪业遇上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恰似“猪灾难”:“非瘟”防控的失败,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投资的野蛮性,肉类进口增长更是雪上加霜,饲料原料价格高企,养猪企业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在2021第七届中国猪业高峰论坛的开场报告上,国家生物饲料工程中心首席战略官姚民仆表示:“企业要做好‘熬过寒冬、争取活下来’的准备,要靠12字‘活命’方针,即‘现金为王,苦练内功,留住人才’。”
姚民仆以《养猪业如何绝处逢生?》为主题,从历史、经济核心逻辑、农牧业发展规律、发展战略梳理等角度展开,鼓励农牧企业面对全球疫情、经济下行的压力,更需要抗打击、抗风险和对付逆境的能力。
让历史告诉未来:生猪行业在2022年底或2023年将到达底部
猪价何时止跌?对此,姚民仆认为,就周期行业而言,只有等待出现大面积亏损、产能自发退出、供需关系从过平衡走向紧张时,产品价格才会迎来“拐点”。此时判断行业底部,为时尚早。只有当行业头部企业走完去产能的三个阶段:低效母猪优化、二元母猪优化、怀孕母猪宰杀时,跌跌不休的猪价才能止跌。
姚民仆预计,生猪行业在2022年底或2023年将到达底部。
经济核心逻辑的变化提示我们:以变求变
姚民仆告诉大家,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逻辑发生了重大变化:“数字原住民”组成的90后群体,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空间和关系;经历了无序资本扩张被清理整顿,见证了“利润率决定企业生死”转向“现金流决定企业生死”、“负债是一种资产”转向“负债是一种累赘”、“企业越做越宽”转向“企业越做越深”、“互联网革了实体的命”转向“互联网必须自我革命”,同时,海量中小品牌正在崛起,他们将越来越具有竞争力、生命力。
农牧业的发展规律提醒我们:要有敬畏之心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在姚民仆看来,农牧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是一个利润不高但长寿的行业,是一个高投入行业,是一个科技密集型行业,值得一提的是,农牧行业环保压力也很大。
让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发展战略
环境巨变时,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活下去”。因此,姚民仆指出,必须找到极限式生存模式,即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坚持最长的时间。这就需要养猪业要有新的理念,要有系统的思维,并真正实行精细化管理。要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必须做好“三个转变”“六项技术”“十大工程”和一二三产业融合。
具体来说,“三个转变”是指中国的养殖业要向资源节约型、技术密集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背后需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支撑,而这些技术就需要相应的工程来开发,比如良种选育工程、健康养殖工程等“十大工程”。
如果传统农业属于第一产业,那么现代家庭农场就是第六产业,代表着农业产业化企业未来先进的发展方向。“未来在中国最有前途、最有竞争力的是能把周围100公里范围内所有地源性原料利用起来的家庭农场。一是饲料成本最低;二是农产品风味最佳。”姚民仆对家庭农场在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及时应变是企业发展永恒的话题。“企业做强比做大更重要。做企业要尊重规律、敬畏市场、敬畏风险,业务上要合法合规,财务上要精打细算,发展扩张要量力而行,稳中求进。”面对全球疫情、经济下行的困境,姚民仆强调,农牧企业更需要抗打击、抗风险和对付逆境的能力,企业也要做好“熬过寒冬,争取活下来”的准备,要靠12字“活命”方针,即:“现金为王,苦练内功,留住人才”。而苦练内功的方法不外乎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