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时节,高原上的暖阳洒在青海省门源县泉口镇甘河滩裕农农林牧专业合作社的羊舍上。羊舍的主人张生成一会清理羊舍,一会投喂饲草,一刻也停不下来。得空时,他擦擦额头上汗珠,笑意盈盈的说:“好政策、人勤快、天帮忙,好日子总算到来了!”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到创业致富企业家,从一贫如洗的打工人,到坐拥上百头湖羊的负责人,在张生成浓浓的青海乡音中,一段农民创业史娓娓道来。
张生成出生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麻莲乡下麻莲村,由于家境贫寒,他未能上完小学,便辍学外出打工,然而外出打工并没有让他走上致富的道路,几经波折,让本来就没有过多收入的他,更是一贫如洗。
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家创业。“创什么业?”是摆在了张生成面前的第一道题。通过走访调研,他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肉已经成为餐桌上的主要佳肴,手抓牛羊肉、羊肉火锅和烤全羊等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随之带动的养殖业是个不错的创业项目。
2015年,张生成拿出积攒的一点收入在甘河滩盖起了养殖大棚,购买了45头西门塔尔牛,开始了他的养殖之路。然而,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当年买的牛犊几乎都没有存活,投入的积蓄,几乎全部打了水漂,这如同晴天霹雳,让他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就在他一筹莫展时,时任海北州州长的阿更登来他的养殖场调研,详细了解了他的困境后,阿州长说:“既然养牛亏损这么大,那咱们就养湖羊,但不论养啥,要想少走弯路,没有一项过硬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张生成用力点了点头。但他心里还是不踏实,“上次西门塔尔牛养殖损失惨重,流动资金断链了,怎么办?”但面对前期的投入和已经建起来的养殖场,他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下去。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萌生了养殖湖羊的念头。
由于湖羊养殖对他来说是个空白,他先后到青海畜牧职业技术学院、门源县畜牧兽医站等学习养殖技术,同时在家自学完成了畜牧、养殖、棚舍建造等知识,无论农活有多忙、多累,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学习养殖知识,有时看书能到到深夜两三点,从不知疲倦。
为了进一步扩大交流范围,积累养殖经验,张生成又买了电脑加入养羊QQ群,与群里的养殖户进行探讨、交流关于养羊的知识。通过与养殖精英交流,他了解到湖羊老实,具有耐湿、耐高温、不易生病,而且个体大、繁殖快、产肉量高,肉质鲜美细嫩、适合圈养的特点。
“经过反复思考和酝酿,我决定发展湖羊养殖,下决心选择了这条路,无论多困难,一定会坚持走下去。”张生成告诉记者,2018年,他贷了50万元贴息贷款,从甘肃武威引进100多只湖羊,第二次走上了养殖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精心饲养,一个月后母羊就开始繁殖,产羊羔106只,到目前他的湖羊已发展到500多只。
如今,在创业路上初有成效的他,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为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2017年在泉口镇中滩村租赁土地500亩,开始种植饲草320亩,青稞182亩,这一年,他的饲草长势良好,不仅为自己的养殖业提供了饲料来源,节省了成本,同时也满足了周边农户的养殖需求。
随后,他又多次参加了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举办的养殖、农业经理人等各类培训班,通过聆听专家讲解,赴甘肃张掖、金昌等地观摩考察,不仅提升了养殖技术,开阔了眼界,同时也认识、结交了一些养殖精英,进一步拓宽了养殖思路,提高了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成活率,增加收益,他想方设法,给小羊羔修建温暖的土炕,并为怀孕母羊栏和母仔栏加盖了3个大棚。他说:“我在创业路上历经风霜,有今天的成功,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培养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为了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他从不放弃任何学习机会,网上学、电视上学、与同行学,2019年,他又自愿报名参加了门源县农广校组织的肉羊养殖培训班。在培训班上,通过聆听畜牧专家的讲解、学员间的交流探讨以及实际操作和观摩交流,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有了提高。他说:“今后,还会进一步扩大规模,力争养殖湖羊达3000只以上,与创业精英多沟通,多交流,带动周边农户10户以上,争取在湖羊养殖上起个带头作用,不辜负党和政府的培养。”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