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故事 » 默认分类 » 正文

养猪故事:大学生放弃城里生活,回乡养猪养出新理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7-06-14  来源:🔗互联网  💛2535
核心提示:林家村镇障日山下的诸城市绿生良种猪场场长孟宪良,是名大学生“猪倌”。1988年,孟宪良考入齐鲁工业大学,是村里第二个大学生。

林家村镇障日山下的诸城市绿生良种猪场场长孟宪良,是名大学生“猪倌”。

1988年,孟宪良考入齐鲁工业大学,是村里第二个大学生。毕业后,就被分配到诸城市陶瓷厂,很快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过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城里人生活。

时间久了,一颗躁动的心让孟宪良毅然辞职,到了一家民营企业跑起饲料业务。三年里,他跑遍大江南北,发现养殖业是个很有前景的产业,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家养猪!

1.jpg

毕业后第十年,孟宪良回到了老家,说起投资建养猪场的打算,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你这是不务正业!咱庄户人个个都会养猪,谁要你这个大学生来逞能!再说庄户人闯进城里不容易,丢了‘铁饭碗’你可别后悔!”在他的软磨硬泡下,父母最终默许。孟宪良拿出所有积蓄,租赁了村西北角20亩地,开始建猪场。这个举动在小山村里立刻炸开了锅,“孟宪良是不是精神上有问题?还是犯了错,被厂子开除了?”一时间,流言四起,“父母省吃俭用供他四年大学,到头还是回家养猪,这书真是白念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顶着重重压力,孟宪良开始里外忙活,到省内省外的养猪场、兽医站四处取经,到书店翻看养殖方面的书籍,利用全新的科学理念养猪。从饲料配比到卫生防疫,从分圈管理到种猪繁育,从科学育肥到生猪出栏,他努力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实践中。

万事开头难,清猪粪、冲地面、喂猪、加工饲料等,这些孟宪良要自己干。夏天,猪舍里闷热无比;冬天,他要蹲在猪圈里守着母猪生仔。渐渐地,养殖场在我的精心打理下越来越成规模,两年下来,净赚20多万。村里的流言蜚语消失了,大家都说孟宪良的书没有白念,因为他懂科学,知道如何防疫、如何处理疾病。乡亲们争相到他家咨询养猪难题,孟宪良一下子成了当地的“养猪能手”。

一切都渐入佳境的时候,养殖场迎来了致命的打击:2005年,口蹄疫全面爆发,小猪死亡率高达30%;2008年,蓝耳病爆发,80%的母猪流产,仔猪死亡率高达30%。一波三折,持续的亏损导致资金链断裂,猪场眼看维持不下去了,他只能到处寻求贷款,好在这么多年信用好口碑佳,政府牵头的优惠贷款,帮他渡过难关。

孟宪良看准市场行情,引进优良种猪做繁育,建立猪人工授精站,产品销往诸城及周边县市。“猪场一年出猪精16万份左右,可生长90万头猪。”孟宪良告诉记者,养一头育肥猪只赚七八十元,但是养一头良种种猪,能赚2000元以上。。

为了响应政府提出的环保政策,他在全市率先建起沼气池,在他的影响下,全市100多个规模化猪场先后建起沼气池;在饲料喂养方面,他开展生态养殖,用生物制剂代替抗生素,让百姓吃上放心肉,农业部历次抽检药残无一超标;同时他大力改善猪舍条件,猪舍用数控暖风炉供暖,地面铺设碳纤维地暖,天花板用PVC板吊顶, 室内温度维持在二十多度以上,小猪们在这舒适的环境中,成活率近98%;销售渠道方面,他利用的是便捷的网络——微信卖猪,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客源遍天下。

为了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孟宪良发起成立了“诸城市绿生养猪协会”,带领广大养殖户搞起绿色生态养殖,无偿为养猪户提供养殖技术,还多次聘请科研单位的专家为养殖户传授知识,上千户农民在他的带动下成了养猪专业户。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