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还是全镇倒数的落后村,有179户贫困户;现在是全县有名的示范村,村里仅剩下5户贫困户。接任内乡县余关镇子育村党支部书记这7年,王建伟的人生,跟脱贫攻坚融合在一起。“最难的时候半夜捂着被子哭,现在想起来都是成就感。”脱贫工作难在哪里?怎么克服?11月25日,王建伟向记者道出万千感慨。
第一难,是转变思想难。
“都说扶贫先扶志,我对此深有体会。”王建伟说,改革开放快40年了,除了少数因病因残致贫“确实可怜”的人外,为啥还有这么多贫困户?我发现,有的人是身体懒——宁愿在路边支个桌子打牌,都不愿意出去打工;有的人是思想懒——觉得日子就这样了,得过且过。
咋办?挨家挨户讲政策,集中起来搞培训。王建伟算了一下工作量,平均一个月至少要给贫困户开六次会。“现在我敢拍着胸脯保证,俺村一个打牌的都没有,都比着咋挣钱呢!”事实的确如此。烧香敬神几十年的张定林一家,通过易地搬迁住上了新房,换下神像挂上了党旗,家门口的对联上写着:“天高地高怎比党恩高。”
第二难,是产业发展难。
7年前子育村的经济怎么样?王建伟讲了个“段子”:他和几个村委委员借钱,给村民小组干部发工资。“想让贫困户真正脱贫致富,不谋求发展产业都是瞎扯。”他说。
近年来,通过与内乡县浩林公司结合,子育村流转土地7000亩,用于核桃种植,全村每户平均每年增收2000元;引来仙鹤纸业公司设立裁纸加工点,解决了120位群众的务工问题;明年计划种植400亩油橄榄,搞农游结合。发展产业有啥诀窍?“适合干啥,就干啥。”王建伟说,“除了贫困户,还要让所有群众都受益。”
第三难,是队伍建设难。
几年过去了,王建伟对一件事还“耿耿于怀”。他刚上任不久,召集村民开会评议村干部,在村部等了半天开不起来,连投票的人数都不够。“现在,我在广播上一喊,半个小时内在家的群众都会到。”王建伟说,这个反差就像变魔术,谜底就在于党员带头了,干部队伍建强了。
碾盘组13户村民要从深山里搬出来,新地址都选好了,有家做药材生意的村民却不愿搬,王建伟主动把自家新房让出来,给他当仓库。村里要流转土地种核桃,村两委委员余冬梅把自家长势正好的玉兰树起出来,一分钱赔偿都没要;村里搞养牛合作没场地,一位组长说服家人,在自己的宅基地上盖起了牛圈……
“千难万难,只要一心跟着党、一心为群众,啥难都不难。”谈到十九大报告中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强调,王建伟说,今年要再加把劲,争取2018年全村彻底告别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