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倌”徐少丽正在喂黑猪
一说起莱西市南墅镇圈里村的徐少丽,村民们便纷纷竖起大拇指:“这个年轻人有想法、肯吃苦,不简单!”
徐少丽是个80后,大学一毕业,就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幼师工作,如今却选择扎根乡土,辛苦劳作谋发展。当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自家农场给果树培肥,脸上红扑扑的,额头上沁出汗珠,鞋上、裤上还沾着泥土,干得热火朝天。谈及放弃幼师原因,徐少丽说,只是想让孩子们吃的放心。做幼师的时候,看到班上很多小朋友过度肥胖,她认为饮食健康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她自己也是一位母亲,经过几番思想斗争,在婆婆的大力支持下,她辞去幼师工作,开始摸索扎根乡土的生态致富路。而今,她从当地人人称道的女“猪倌”变身为“农场主”,更是走出带动村民种养结合的生态致富路。
从“一窍不通”到“行家里手”
从幼师转行当“猪倌”,“一窍不通”的徐少丽从头开始跟婆婆学养猪。
“没想到养猪这么难。”徐少丽说,养猪不仅又脏又累,还要了解猪的习性,注意猪的配种、出生、出栏、打疫苗、喂保健药等各种看似细碎却丝毫马虎不得的活儿,还得做好养殖场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系列工作。
为了养好猪,徐少丽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跟婆婆学习养猪技术,还专门去潍坊畜牧学院学习专业的配种技术、杂交、防疫知识,并主动把这些技术传授给周边养殖户,大家伙儿一起研究解决配种难、后备母猪不发情、不怀孕、不懂防疫的难题。2008年,她更是投入3万元引进现代化高科技彩超,为养殖户解决了浪费在空怀母猪身上的钱,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后备母猪的发情与怀孕时间。
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徐少丽的养猪场开始慢慢走上正轨,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创建“圈里黑”品牌延伸产业链条
一个偶然的契机,徐少丽接触到了肉劲道有嚼头、不油腻的黑猪肉。经过全方位了解,徐少丽得知,黑猪具有繁殖率高、哺育力强、抗逆性强的特点。虽然养殖成本偏高,但是市场潜力巨大,收益相当可观。加之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徐少丽对绿色、健康、环保理念也有着精准定位。于是,她迅速出击,与婆婆一同走访了各镇街、上百家养殖户,找到了经过畜牧专家血统鉴定的5头纯种黑猪,筹资20余万元在南墅镇圈里村建立起青岛爱栋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黑猪规模养殖,并成功注册了“圈里黑”品牌商标,现在社员达到100多人。
“将黑猪养殖周期延长一倍可以有效保证黑猪肉的风味。”徐少丽说,在原始喂养的基础上,她通过添加各种各样的青粗饲料及杂果、蔬菜来丰富黑猪肉的营养,“圈里黑”猪肉也在人们的赞美声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合作社已达到年出栏1000多头的规模,年收入二三十万元。
种养结合追求绿色发展
合作社的发展蒸蒸日上,猪的粪污处理却成了大问题。徐少丽思前想后决定把粪污跟农业结合起来。2015年,徐少丽与家人协商后,成立了青岛瑞红婆媳家庭农场。农场占地500余亩,着力发展生态农业,主要种植地瓜、黑小麦和水果,农场多为丘陵地势,沙化土层,生长的农作物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用养殖场粪污还田,农场残次水果农作物喂猪,种养结合模式大大减少了养殖污染,实现循环农业。”徐少丽说,2016年,她种植地瓜200余亩,并建设大型红薯储存地窖,为以后推广红薯的种植和管理提供了保障。“一花独放不是春”,不能只顾自己致富。于是,她利用合作社发展优势,鼓励和帮助更多的乡亲种植红薯。目前,她带动100多名妇女种植红薯,每户增收1万元左右,其种植的圈里香薯在2017年被市农业局评为了“莱西市首届老百姓最喜爱的农产品”。
徐少丽说,下一步,合作社还将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连片集聚发展,形成多重收入的高效经营模式,集特养—种植—餐饮休闲—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家庭农场,为社员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