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故事 » 默认分类 » 正文

温鹏程:“温氏传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7-03-09  来源:🔗互联网  💛2795
核心提示:这个世界上,精彩的东西总是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精彩往往产生于我们生活的周身,在生活的旅程里,一些生命书写的卓越和辉煌,常常引领着我们前行,给予内心的力量和创造幸福生活的勇气… ...
    这个世界上,精彩的东西总是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精彩往往产生于我们生活的周身,在生活的旅程里,一些生命书写的卓越和辉煌,常常引领着我们前行,给予内心的力量和创造幸福生活的勇气……
他们的成功卓越出彩,他们的事迹鲜为人知。他们用个体的思想和行动开拓出了属于世界的财富。他们的身体里蕴藏了一座座财富的金矿,蕴藏了一群群数量庞大的企业。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在十多年以前与哈佛商学院教授西奥多•利维特的一次邂逅后,文化和思想的认同,趣味的相同,得有机缘造就了一部含金量巨著的诞生,这部著作的名字叫《隐形冠军》,它讲述的正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和他们企业的成长传奇故事。
“隐形冠军”指的是什么?谁又将是真正的“隐形冠军”呢?它们是这样一种存在:它们规模不大,但是有着令人信服的成长轨迹和非常稳健的财务管理状况;它们鲜为人知?其实这只不过是对外界而言,在所处的各自领域当中它们却早已是如雷贯耳了。无人不晓。他们专注并且热爱他们的利基,但是对于地理意义上的市场,它们的视野格外开阔,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国际化的征程。
由这个概念引发的、令我们兴奋的联想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号称“世界工厂”的新兴市场经济大国里,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联想、海尔、TCL、万科之外,是否也存在西蒙所说的那种神秘的利基市场领袖呢?这样的联想让我们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好奇和猜测。其实,根本不用去联想,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人才汹涌的国度里,答案是明显的。在中国广东,温鹏程和他的温氏就是这样的“隐形冠军”。他就是这样的传奇领袖。
温氏集团,这个拥有3.1万员工,经营规模超100个亿,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建有120多个成员企业、带领4万多合作养户走上养殖致富之路的全国赫赫有名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一个有着如此显赫家世背景的“农企航母”却从不张扬,低调又务实地在经济的浪潮里稳打稳扎,在无声的喝彩中默默耕耘,在行业的风雨中悄然成长。它们在酝酿着一坛生活的美酒,酝酿着通往世界的童话。
26年来,它书写的正是“和风细雨化万物,不待扬鞭蹄自奋”的故事。而带领着这首航母不断乘风破浪的正是他——温鹏程,在他的掌舵下,温氏集团如同他的名字一样,鹏程万里。
低调。务实。精明的温氏,任由人们去寻觅万卷,任有人们去追影扑踪。许是继承了父亲身上朴实和谦逊的基因,温鹏程在接过集团总裁的接力捧后,依然低调。这种沉默的内敛和不事张扬的作风强烈地撩拨着人们的好奇心,温氏越是这样,人们越是想试图拨开温氏神秘的面纱,寻找温氏那耐人寻味的故事。揭开“温氏是怎样炼成的”这个美妙的答案。
一、 小荷才露尖尖角
谈到温氏集团,我们就不得不谈温北英——温氏创始人,集团首任董事长,温鹏程之父。1983年的温北英,出于对养鸡事业的执着,在广东云浮市新兴县的一个小山沟里雄心勃勃地开始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簕竹镇,一个在广东省版图上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从此演绎了一个极富故事色彩的“温氏传奇”。这个传奇开始于“簕竹鸡场”这样一个小农场。
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自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后,温北英就敏锐地感觉到创业机会的悄然而至。这位出身于封建书香之家的乡村知识分子,在过去的20年里,一路坎坷。刻骨铭心的曲折经历不但使他深切地了解到中国农民的疾苦,也使他得到了钻研并精通养鸡技术的时间和机会。这一切,似乎都在为一个未来的“超级农企”的崛起默默铺垫······
在考虑了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之后,富有理想的温北英牵头发起提议,与温鹏程、温木桓、温金长、温湛、严百草、梁洪初、温泽星等8人各自出资1000元,创办簕竹畜牧联营公司,即后来的“簕竹鸡场”,温氏集团的发源地。这一年,温鹏程18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华。在所有同龄人都梦想着挤上大学的独木桥,毕业后捧个铁饭碗安稳度日之时,这个出身于书香之家,刚从高中毕业的小伙子却做出了一个多少让人感到意外的决定——回乡创业。其时是1983年。
紧随父亲的脚步,温鹏程的个人奋斗始于与簕竹公社签订的为期5年的承包合约。没有多少人会认为这个怀揣着雄心壮志的年轻人的冒险会成功。温鹏程自己也没有十足的胜算,只是直觉告诉他,父亲的商业敏感是有前途的,未来将会成就无限可能。这一把赌注下去不一定赢,但是温鹏程却坚定无比!而那时,他的筹码仅仅是养15头母猪、120头肉猪。而这又是簕竹畜牧联营公司初创时期的一部分重要经营业务。
当决心已下,当尘埃落定。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位对于养猪并没有多少经验的年青人,在后来的日子,与其他几位“洗脚上田”的农民兄弟一道,拿着每月30元的工资一头扎进了养猪场的苦心经营之中。从一开始的建猪舍、买猪种、购饲料到后来的巡栏、喂料、防疫,温鹏程没有缺席过任何一个环节,凭着自己的刻苦钻研,硬是摸索出一套养猪的经验来。短短两个年头才过,勤学苦练的温鹏程便将制种、引种、环境、饲养、消毒、免疫、废弃物处理、生产记录等有关猪饲养管理环节谙熟于心,俨然成为了一个养猪专家。
俗话说,天道酬勤,功夫不负苦心人。温朋程因饲养得当、技术过关,从他的猪场出栏的肉猪无一出现质量问题,很快便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此后,温鹏程的猪场一再扩建,养殖规模日益增大。在养猪业朝着美好大道迈步的旅程上,谁会想到这位二十出头的后生在新兴已成了一种品牌。当有人问起谁养的猪,出品最好?“猪倌”温鹏程是新兴人提得最多的名字。儿子用自己的努力创造做出的成绩,温北英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此时的温北英知道:养猪只是儿子的一次小试牛刀,未来,温鹏程将会跨越成温氏家族商业世界的一名实力骁将。
二、一枝红杏出墙来
月有阴残圆缺,人有祸兮旦福。当时光停留在了1984年,温鹏程的肉猪生意经营得风起水生,正是小有成就的时候,谁又能预测到呢?簕竹畜牧联营公司的种鸡养殖却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挫折。也是最大的一次挫折。尽管温氏父子早已在心里做足了创业失败等诸多的心理准备,但还是难以承受失败带来的孤独和伤痛。因为他们还没得及准备,挫折就迎面扑来了,像热带风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公司所有的人都措手不及。尽管当时公司的养殖规模为种鸡300只、肉鸡8000只,但变幻无常的市场,突如其来的难卖问题,再加上鸡抗病能力弱、员工劳动强度大、鸡场经济效益差等重重困难,股东们的信心和斗志遭到了削减,瓦解。伤痕累累的创伤和内心惶恐迷惘的阴霾足足延续了一年的时间……
张灯结彩,喜气洋洋。1985年的春节沉浸了欢乐和幸福,但对于温氏父子来说,这个春节与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他们俩把自己关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反思和总结,外面是鞭炮和烟花灿烂的燃放。是万家灯火的喜悦和笑脸。而温氏父子却很严肃地在研究和讨论着,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决策,制定出36条养鸡的规则:发展母鸡,走自繁自育自养自销的路子;养鸡必须封闭消毒,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在这个过程中,温鹏程以自己商业判断给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上阵不离亲兄弟,打仗还须父子兵”。古人的话总是验证了事实的真理,父子俩的决策卓有成效。在调整了公司种鸡的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标准化养殖规则后,公司慢慢有了起色,种鸡经营业务初见曙光。从此迎来了新年里新的希望和憧憬。
这一次经历,让温北英更欣慰地感觉到儿子是自己事业上不可缺少的协助者。更让温北英相信了自己的儿子在未来的创业上将有不可估量的成绩。这种判断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得到了肯定和灵验。经过3年奋斗的簕竹鸡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原有设施、场地已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温鹏程敏锐地意识到公司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在经营模式上实现新的变革。那时候,簕竹镇每家每户都有养鸡的传统。由于簕竹鸡场在当地还是第一个兴办起来的规模较大的养鸡场,在这个小镇颇有名气,村民纷纷慕名前来购买鸡苗。后来,村民们渐渐觉得自己去县城买饲料、卖鸡所付出的时间和成本高,不如委托簕竹鸡场代购饲料、代为卖鸡来得划算。机遇往往钟情于善于思考的人,温鹏程看到了村民的这种需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商机!公司的新转机或许就要到来!温鹏程大胆地向父亲及股东们提出采取“场户结合”、“代购代销”的方法,与周边的农户进行合作的建议。这个建议直接催生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制度的诞生——“公司+农户”模式的雏形开始在簕竹鸡场试水,后来这一模式被业内称为“温氏模式”。
“公司+农户”模式不但实现了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将大量低效率、小规模的农户由散兵游勇的状态变成一股合力,使农户真正参与产业化竞争,还使簕竹畜牧联营公司的经营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公司总产值1986年为36万元,1987年上升为100万元,1988年再度飙升为235万元;养鸡利润也由1986年的5万元上升到1988年的37万元。变革的推行,使股东们都成为了“万元户”,这在当时来说有如“神话”。
温鹏程,这个富有远见的年轻人,他的一个设想,一个点子,催生了一个整个企业生机盎然的模式,这个模式正式地将簕竹畜牧联营公司带上了发展的“快车道”。闪耀着一名青年企业家的思辨精神和经营智慧。
三、青出于蓝胜于蓝
1989年,国际形势、国内市场发生了一些激烈变化,而簕竹畜牧联营公司自身也由于挂钩的农户增多,肉鸡的数量猛增,加上肉鸡销售市场低迷,价格下跌。如果按照“代购代销”的办法,虽然可以保住公司眼前的利益,但将使农户的利益蒙受损失,从而使农户对“公司+农户”的制度失去信心。在利益的考量面前,温鹏程与父亲集结了所有股东,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后,果断决定把原来的“代购代销”变为“保价收购”,此举保护了农户的利益,也保护了农户与公司合作的积极性。从此,“公司+农户”的模式更加稳固,企业与农户之间成为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专业化生产的利益共同体,这为温氏公司的腾飞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之后的几年,温氏父子肩并肩带领着公司一路高歌奋进,当初的小小的一间簕竹畜牧联营公司已经变身成为“云浮市新兴县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长为一个区域性品牌。
1992年,集团养鸡的规模继续扩大,但农民的科技仍不足以使公司发展得更好更快更稳定。养鸡是一门技术活。养鸡户最担心遇上鸡瘟,辛苦白干不说,还很容易赔本。为了确保养鸡取得的经济效益,温鹏程与父亲不谋而合,两人默契地意识到:企业要发展,必须科技先行!然而,他们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其他股东的认同,因为,引进科技意味着大成本的投入。这一次,又是温鹏程坚定地站在了父亲的背后,顶住一边倒的巨大压力,与反对派展开激烈的论争。在父子俩的坚持下,公司很快便建起了漂亮的每个单位三房一厅的“专家楼”,准备筑巢引凤。几经周折,温氏终于成功邀请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相关专家及人员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盟集团。这一年,温氏父子毅然拿出公司10%的股份换取对方的技术支持。
无疑,此后公司的发展,作证了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为公司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动力。专家的加盟使公司的发展如虎添翼。请专家前,公司年纯收入是120万元左右(1992前),可请专家后,年纯收入马上达到246万元以上(1992年后)。扣除30万元请专家费用外,净赚220多万元。这个成果,让原本认为自己太吃亏的股东反对派们心悦诚服。温鹏程在集团内的威信日益高涨。
温氏的发展突飞猛进,温北英在长期的过度操劳中累倒,也藉此功成身退,把集团总裁这一重任交由一直相随在身旁的温鹏程。1994年,温鹏程全面主持集团工作。从1983年投身商海开始,10余年过去,伴随着企业的发展,温鹏程也成长为一个杰出的沉稳内敛而充满自信的企业领袖。接任后,这位年轻的总裁没有辜负众人厚望,把温氏搞得更加有声有色,使温氏发展再上了一个台阶,集团的销售额达到1亿元。这一年云浮市新兴县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升格为广东温氏。
青出于蓝胜于蓝。在温鹏程的领航下,温氏集团开始了一场华丽的转身,从单一行业到多元经营、从本地创业到跨地区合作的方向转变,温氏一步步跳出新兴,跨向广东,迈向全国……
自上任以来,温鹏程一直与其所带领的团队探索完善集团的产业结构模式。结合集团自身的发展生产实践,经过反复论证,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结构模式逐渐浮出水面。温氏人将这个结构模式概括为纵向和横向产业结构。纵向产业结构以养鸡为核心,建立一个产、供、销“一条龙”的纵向生产销售系统。横向产业结构以养鸡为主,建立包括饲料、动物保健品、屠宰加工、农牧设备等在内的配套产业,形成科、工、农、贸为一体的横向产业结构。温氏纵向和横向产业结构是集团实现相关多元化发展的有力保障。该模式的奥妙和创新之处就在于其保证了企业的整体效益,提高了产业链流程管理的整体效率,而无需计较某个时期、某个环节甚至某个年度的盈亏与否。
集团内部结构调整完毕后,温鹏程开始酝酿着向省外扩张——温氏不甘于只做区域性的地方品牌!
1996年,国内鸡的销售市场发育比较完善,市场的开放使到省外开拓新领地变得相对顺利。在此前后,集团即在河南省禹州市组建了"禹州市广东温氏中原家禽有限公司",迈出了温氏集团在省外扩展的第一步。而后几年,在一番精心布局下,温鹏程带领温氏抓住有利时机,运用温氏模式积极进行扩张发展。玉林公司、桂林公司、莆田公司、太仓公司、汉川公司、宁乡公司纷纷成立,集团重点开拓了华东、华中、西南三大区域市场,形成了环海(江苏、福建、广东、广西) 和沿京广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两大带状分布,一个超级农企航母正在悄然崛起!温鹏程掌舵下的温氏比父亲时代走得更快更远!
四、画图省识春风面
“漫漫长夜何时旦,纵使身残志未残。他朝柳暗花明日,二千夙愿定可期。”温北英退任后,仍十分关心公司的工作。某夜梦醒,心生感慨,吟诗名其心志。诗中二千指2000年,夙愿指温氏产业达20亿的伟愿。在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和希望后,温北英将这个重任留给了其子温鹏程。温鹏程在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实现父亲这个遗愿。
千禧之后,温氏集团开始制定一五发展规划,其中基于产业链的“相关多元化”是一五规划的重点。
在2000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规划时,温鹏程提出 “稳定发展养鸡业,加快发展养猪业,积极探索养牛以及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思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随后,集团逐步建立了负责奶牛饲养与乳品生产销售的乳业公司、负责肉食品加工与销售的食品公司以及负责原料采购与销售的粮食贸易公司等专业化公司。2004年,温氏将集团拆分为华东(上海为中心)温氏、武汉(汉川)温氏、四川(重庆)温氏、广东(总部)温氏四大公司,并实现产值越50亿。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在掌舵者的卓越领导下,温氏的发展一日千里。尽管遭受了非典、禽流感等行业危机的双重打击,在同行企业先后倒掉30%、50%的情况下,温氏集团却逆风飞扬,保持持续增长。由于温氏当时已经建立食品加工业务,这在禽流感风波中很好地发挥了肉鸡销售的分流作用,精明的温鹏程还借此机遇开拓了香港冰鲜鸡市场。这一年,温氏仍实现上市肉鸡4亿只、肉猪95万头,整体销售规模达到了63亿元,合作养户获利6.3亿元。
如此强劲的发展势头,使得“温氏模式”一时间轰动了整个行业。社会同行争相模仿,纷纷复制这一模式发展生产,在广西的桂林、玉林等地,涌现出10多家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的养殖企业。行业内新希望、六和、唐人神等巨型企业,也纷纷尝试以这种模式作为战略发展方向。温氏的产业化管理模式,以其强大对策生命力和吸引力在行业内一路领先。近10年来,温氏的合作农户收益累计超过56.51亿元,其中,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实体经营带来重大影响的背景下,温氏的合作农户的收益为13.6亿元,户均3.4万元。2009年,温氏4万多户合作农户的收益将达到16.8亿元,平均每户将超过3.9万元,农户的平均收益水平比2008年增长13%左右。
如今,经过26年的发展,从8000元到超百亿元,从单一养鸡的小企业,到拥有10大业务体系,以养鸡、养猪业为主,以养牛、养鸭为辅,以动物保健品、食品加工、有机肥业、粮食贸易、农牧设备为产业链配套的现代农牧企业集团,温氏集团已从从当年的“一叶孤舟”嬗变为一日千里的“万吨巨轮”。
对于未来的发展版图,温氏的内部文件里有一句话引人关注:“我们打算跳出以实业为主的传统发展思路,探索走实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增长方式,发挥资本优势,走好企业经营的每一步。”而在最近的“三五规划”中,温氏集团要以全球视野制定发展战略,到2014年实现400-500亿销售额的目标,大步向国际化的征程迈进。
温鹏程和他的温氏集团将会创造出一个新的传奇。时间将会给出我们期待的答案。
本文地址:http://www.xumuren.com/article-91301-1.html
内容来源:畜牧人网站(http://www.xumuren.com)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