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情结
作为出生于牧业大省新疆的支边二代,李胜利教授从1987年大学毕业踏入新疆呼图壁种牛场担任一名技术员开始,即与中国奶业结下了难解之缘,内心埋下了一份对奶业的热爱和执着。1993年师从我国反刍动物营养学奠基人冯仰廉教授,1996年毕业就职于我国农业高等学府中国农业大学,恰逢1997年我国奶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宽阔的市场和强劲的需求带来行业倍数级的增长,牛奶产量连续迈过三个千万吨的台阶,面对行业快速增长对技术和人才的强烈渴求,李胜利博士踏上了科研开发和服务产业之路,兢兢业业服务产业20年,与中国奶业共成长。
学术成就
从事奶业科研和推广20年来,李胜利教授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针对制约我国奶业发展的饲料与营养方面的重大技术难题,围绕奶牛主要营养素代谢基础理论、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精准饲养技术体系,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和技术创新及应用。
李教授带领奶牛营养创新团队建立了中国奶牛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开发了奶牛饲料高效利用及精准饲养等技术体系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发明专利8项,已主持或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4项,发表论文125篇(SCI 36篇),出版著作和译著10部,培养研究生60名。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奶牛营养科学的进步,为提高奶牛单产、乳蛋白率和饲料转化率,降低甲烷、氮和磷环境排放量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顶天立地
李胜利教授始终贯彻做科研要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做一名“顶天立地”的科研工作者。依托于科研成果和产业大数据分析,李教授带领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成为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在奶业政策制定、奶业生产调研、关键技术研究、突发事件处置、技术推广和人才培训等工作中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每年承担十项以上的政策和技术导向咨询工作,对《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国办发〔2018〕43号)》和九部委《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等行业指导文件的制定和落实文件的调研督导起到了重要的咨询和支撑作用。
2008年行业危机下我国奶业开始了转型升级的涅槃蜕变,在此大背景下要求我国奶牛养殖的科技转化和技术推广必须解决科研和生产脱节问题,必须实现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协作共赢。2009年由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和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创建了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现场会,李胜利教授带领“金钥匙”专家团队,以产业和技术需求为导向,以节本增效、提升奶牛养殖竞争力为根本目标,搭建了科研院所、政府协会、产业联盟和养殖行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承托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10年来专家团队在我国21个省(市)成功举办了110期“金钥匙”和17期“现代奶牛场高级人才研修班”技术培训,累计工作天数220天,累计培训奶牛养殖业技术和管理人员2.3万人次,完成专题技术讲座950个,诊断指导牛场340个。技术推广成效显著,“金钥匙”技术示范牛场成母牛单产由2013年的7.6吨提高到2018年的10吨;服务现代牧业推动饲料转化效率管控,2个牧场年实现节本增效1100万元;连续3年对天润天澳牧业的生产经营进行评估和指导,单产达到新疆最高水平,推动其养殖板块从微利状态到实现盈利一千多万。李教授带领的技术推广工作为我国奶牛养殖业的人员培训、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国际交流
发展奶业决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做到兼收并蓄,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和技术合作。李胜利教授担任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中美奶牛研究中心和中新奶业交流中心主任期间,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从2005年开始连续组织召开了9届中美奶业研讨会,开创了我国引进国际现代奶牛养殖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先河。从2014年开始依托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派遣了20多批次近300人的欧洲奶业产业链考察团队,加强了国内高层次人才与奶业发达国家的交流学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奶业科研工作者是行业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李胜利教授从事奶业工作30年,从事产业技术研发和推广20年,充分证明,将个人兴趣和发展与国家、产业、奶农的需求相结合,做一名“顶天立地”的科学家,才能在推动行业进步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升华。
个人简介
李胜利,中国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理事长、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主任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