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4月16日电(通讯员吴寿静 万再祥)在岑巩县脱贫攻坚的征途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放着十万年薪不拿,毅然辞职,带着技术返乡创业,搞起了养猪场,带领当地的乡亲们共同致富,他就是农民工猪倌高先银。
高先银是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龙湾村一位普通农民,今年43岁。2000年,他与村里的年青人一样,踏上了南下浙江的打工之路,进入浙江温州一家养猪场当起了养猪工人。高先银是个有心人,勤学苦干,很快赢得了老板的赏识。几年时间,他便从一名饲养员晋升为场长,年薪也挣到了十多万元,也学到了标准化规模养猪技术。2006年高先银回老家过春节,了解到家乡生猪市场空间大,利润高,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与家人商量之后,决定在家乡搞起了生猪散养。
经过几年的发展,高先银的生猪散养事业,蒸蒸日上,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但当他信心满满的时候,201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市场波动,让他一下子陷入事业谷底。
“当时我养了四五百头猪,后来这个全国各地价格都不稳定,我也很着急。”高先银说,“后来就是把成栏量慢慢控制减少,降低饲料成本,资金不足就向亲戚朋友去借了一部分,最后向银行贷了一些款来渡过难关。”
面对这样的市场风险,高先银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越挫越勇。2012年,他毅然筹集资金,注册成立了岑巩县黔银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起了标准化养殖场、走起了规模化生猪养殖、繁殖道路。目前,该合作社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存栏生猪280头、能繁母猪56头。2016年出栏生猪(猪仔)250余头,完成营业额50万元,实现利润15万元。
黔银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采用了捆绑的模式,让该村15户贫困户共同参与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形成利益链接。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黔银养殖专业合作社日益壮大,业务也扩展到周边县市。高先银也开始谋划了合作社今后的发展方向。
谈及未来的发展,高先银说,“我下一步打算,利用本地的地形和气候,发展黑猪放养,打造绿色生态品牌,带动更多的贫困户来发展合作养殖,使周边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