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故事 » 默认分类 » 正文

独具“犟”心的“牛博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2-01-26  来源:🔗河南日报  💛1989
核心提示:“张教授,雪天咋给牛棚保温啊?”“俺家的羊不好好吃饲料是咋回事?”“我们这儿好几个养鸭场的鸭子大批生病,请专家给支支招吧

“张教授,雪天咋给牛棚保温啊?”“俺家的羊不好好吃饲料是咋回事?”“我们这儿好几个养鸭场的鸭子大批生病,请专家给支支招吧!”……这波雨雪天气以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授张卫宪的微信上,每天都能收到不少来自养殖户和企业的咨询。

眼下疫情还没完全过去,省内多地降雪交通不便,1月中旬以来,张卫宪索性通过微信帮大家“会诊”。视频连线,语音指导,手机一天得充好几回电。

指导绝大多数都挺有效,但他觉得这样还不够。周口的养鸭场老板发愁鸭子采食量下降,焦作的奶牛养殖户担心小牛犊腹泻率偏高,一个个小视频发过来,大家的急切牵动着张卫宪的心。

“不如编个小册子,让更多人看到。”他白天照常工作,晚上连熬两个大夜,熬出一篇4000多字《雨雪冰冻天气对养殖业的影响及相关应对措施》。

雨雪天,猪、牛、羊等不同畜禽如何调整饲养方式,饲养场如何加强保温和消毒,如何预防大雪压垮饲养棚、压死畜禽……数千字细细写来,既实用又好懂。

有人马上发来一长串赞,有人细细研读后衷心感谢:“及时雨啊,正发愁呢。”“饲料里拌的东西有讲究,我转给其他养殖户看看。”“张教授写得这么细,不愧是咱的‘牛博士’!”……

好好的张教授,咋成了“牛博士”?

这个绰号有些年头了。1995年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动物营养学博士毕业后,张卫宪一直致力于秸秆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养牛技术的研究推广,取得多项技术突破。他曾经担任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顾问,研究成果被誉为“张氏肉牛生长曲线”,获得世界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会养牛,技术牛,张卫宪“牛博士”的名号渐渐被叫响。

张卫宪的另一重身份,是河南省畜牧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三年来,他带着数十名擅长不同领域的团员在全省各地跑,还在西华等地建起畜牧服务示范基地,先后走访养殖企业与农户千余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下乡进行科技特派服务受到一些限制。“牛博士”又犯了“牛脾气”,硬是带着一帮年轻博士研究起视频直播,在学校开设“牧云大讲堂”,每周为养殖户们进行一次“云上”技术指导。

疫情稳定时,他就又到处跑着去调研。每到一地先走访,不论大中型养殖企业,还是家里只有几十头猪的小养殖户,他都能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与需求,快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科技特派服务久了,张卫宪又有了新想法。“应该多发挥牧业企业在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中的主体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地方技术人员,又能及时对当地群众进行技术服务。”在他的推动下,目前全省已通过“服务团+企业、企业+合作社、合作社+养殖户”的形式,培养技术骨干200多人。

在张卫宪看来,搞农牧业没有股子“犟”劲不行。拿养牛来说,母牛怀孕时间近10个月,生下的小牛犊长成又得两年,一头牛养下来就得三年。周期这么长,技术不到位肯定不行。

雪花又飘了起来,这位“牛博士”的微信里,新消息提示音依然不断。(记者 师喆)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