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故事 » 默认分类 » 正文

把良种猪牛肉端上世界餐桌——“养猪院士”印遇龙团队推动“一带一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3-06-21  来源:🔗湖南日报  💛3856
核心提示:名片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营养学家,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长期从事猪营养代谢与调控的研究,创建

名片

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营养学家,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长期从事猪营养代谢与调控的研究,创建了猪生态养殖技术体系,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印遇龙院士团队携技术走向“一带一路”,在老挝筹建东南亚最大的肉牛精子库,并选育澜沧黑猪新品种,助力边境贸易,帮助边境农民增收。

肉牛、黑猪、山羊、高效环保饲料……这是印遇龙院士团队技术“出海”关键词,也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养殖业、提高农民收入的“法宝”。

海外养牛,良种牛犊年收益有望超1000万美元

2021年4月28日,中老肉牛贸易取得实质性进展,老挝首批屠宰用肉牛运抵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满口岸隔离场,按程序屠宰后出口中国。老挝农林部部长佩·蓬皮帕表示,“老挝将投入10亿美元,建设肉牛养殖体系,按照中老两国签署的协议,力促出口中国50万头肉牛。”

湖南炫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国武介绍,中国对牛肉需求量大幅攀升,促进东南亚一些国家发展肉牛现代化养殖。早在2020年,该公司“海外养牛”计划便被提上议程,实现肉牛产业链延伸与升级。“我们特地邀请印遇龙院士为首席技术顾问,主导中老良种肉牛项目”。徐国武说。

江城黄牛是云南江城县境内饲养的一个地方品种,在老挝边境也有养殖。但江城黄牛面临种群不纯、品种退化、生长慢等问题。为了将江城黄牛品种提纯复壮,印遇龙院士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今年12月江城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基地将建成,届时基地将具备存栏种公牛、种母牛和高端育肥牛3000头的能力,可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肉牛养殖20万头,辐射老挝等东南亚国家。

在印遇龙院士团队技术支持下,在老挝筹建了东南亚最大的肉牛精子库,帮助老挝肉牛品质在4至5年内实现质的飞跃,肉牛平均体重有望增加一倍,达到300至350公斤;在8年时间内,肉牛平均体重有望增加到500公斤以上。

徐国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中老两国肉牛年交易量5万头估计,每年引种方面的收入可达100万美元以上。肉牛品质提升后,良种肉牛牛犊年收益有望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

澜沧黑猪,未来辐射缅甸、老挝、越南养猪产业

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有养殖黑猪的传统。这些地方的黑猪肉质好、抗病性抗逆性强,不足是产子数低、生殖周期长、生长慢。

印遇龙院士科研规划里有一个“澜沧黑猪”科研项目,致力于培育生长较快、肉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黑猪新品种。为了培育这个新品种,仅在2022年,印遇龙院士就去了云南澜沧县9次,开展澜沧黑猪选育与应用研究,当地实验基地、帮扶点、养殖场……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

“我的学生每年至少在猪场呆100天、养2批猪,博士生必须养4批猪,这是基本要求。”印遇龙说,他的团队人人都是养猪高手。

在这些最强“大脑”支持下,“澜沧黑猪”选育与应用研究项目取得令人欣喜的进展。2022年11月1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齐聚澜沧县旺丰屠宰场,共同见证“澜沧黑猪”项目第一批杂交组合试验猪屠宰测定。结果不负众望,优势组合的“澜沧黑猪”,在保留原有风味的同时,多方面性能均有突破,尤其生长性能较滇南小耳猪提高一倍,日均增重698克、176天出栏、料肉比3.12,每胎产仔数10至12头,瘦肉率达61.15%。

“未来3至5年有望选育出澜沧黑猪新品种,对边境农民增收、边境贸易都有很好的帮助。我们也从一家普通的生猪养殖公司,发展成了一家科技创新企业。”澜沧马开农牧公司负责人马开祥说,计划逐步打造饲料-育种-育肥-屠宰-加工“一条龙”产业链,形成从种猪培育、育肥屠宰到精细加工的完整全链条,并辐射带动缅甸、老挝、越南等国黑猪养殖业。

高端饲料出口,“湖南造”无公害产品走向多国

“湖南百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出口老挝优质饲料,发车!”2023年3月22日上午,48吨高端预混料从云南发往老挝。

“湖南百宜”董事长罗文锋介绍,饲料出口是一大难题。饲料附加值不高,保质期有限,销售半径一般在300公里以内。该公司与印遇龙院士团队合作,结合生猪的具体营养需求和饲料的消化利用率,研制出无公害高端饲料配方,借此取得了饲料生产的新突破。

这种饲料好在哪里?该公司CEO杜赛龙介绍,印遇龙团队研发的高效环保安全猪饲料,真正做到了无促生长添加剂、无抗生素,可明显提高畜禽动物免疫力,可抵抗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疾病,有效减少死亡率,还可缩短生猪养殖出栏时间。

今年以来,“湖南百宜”这种高效环保安全猪饲料,陆续打开了国际市场。据统计,已向老挝、哈萨克斯坦和缅甸分别销售48吨、56吨和72吨,在尼日利亚的销售量更是达到了110吨。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