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农业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复杂严峻,疫情传入、发生和传播风险不容忽视,对地方猪遗传资源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为加强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确保地方猪产业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是猪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地方猪品种82个,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经过长期的驯化和选育,我国地方猪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肉质好等特性,是发展生猪种业和特色畜牧业的重要基础,对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意义重大。目前,非洲猪瘟疫情由散养户扩散到规模化猪场,疫情防控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地方猪发生疫情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地方猪资源安全面临的威胁加大。各级农牧部门要充分认识非洲猪瘟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充分认识在疫情防控中保护好地方猪的特殊重要性,把地方猪资源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避免因疫情导致地方猪品种灭失,确保地方猪遗传资源安全。
二、切实落实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各项措施
(一)强化地方政府资源保护责任。要将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畜牧法》规定,落实地方政府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责任。建立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逐级压紧压实责任。以地方猪保种场和保护区为重点,逐场摸清情况、制定预案、建立台账;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普及,严格遵守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八条禁令,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强部门沟通协调,与林业草原等部门联防联保,确保地方猪遗传资源安全。
(二)净化地方猪保种场周边环境。要在指导地方猪保种场做好自身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同时,对其周边3公里范围内现有养猪场(户)进行全面排查,帮助中小规模养猪场(户)落实生物安全措施,消除风险隐患,净化地方猪保种场和保护区周边养殖环境。要结合当地实际,鼓励和指导保种场、保护区创新防控机制,构建周边地区生物安全屏障。保种场所在县域发生疫情的,应实施严格的监视和抽样检测,并对保种场进行封场。连续一个潜伏期以上监测无异常的,经省级以上专家组安全评估后,方可正常开展生产活动。
(三)督促保种单位落实综合防控措施。指导保种场和保护区等保种单位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建设,认真执行各项动物防疫制度,强化生物安全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水平。保种场要采取封闭管理措施,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理受保护的地方猪遗传资源。严格落实补栏隔离措施和空栏管理制度,避免交叉污染。严把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关,严禁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暂停使用添加有以猪血为原料的血液制品生产的猪用饲料饲喂生猪。配齐配足消毒药品和配套物资,做好圈舍、场地、用具及进出人员、车辆等消毒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三、加大对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的支持力度
各地要按照地方遗传资源保护的有关要求,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措施,安排专项财政资金,重点支持疫病防控关键环节,提高疫病防控能力。支持国家级家畜基因库和地方基因库加快采集地方猪遗传材料,予以妥善保存。鼓励支持异地建设地方猪备份保种场和区域性活体基因库,科学合理分散资源,减少资源灭失风险。加大对保种场、保护区保种经费支持力度,切实加强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
各地要严格落实《畜牧法》《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一旦地方猪保种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或处于受威胁区域时,对可能受到感染的地方猪要采取隔离措施,并按管辖范围,依法依规及时报我部或省级主管部门。
联系人:种业管理司畜禽种业处周晓鹏
电 话:010-5919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