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亮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完善武陵山片区人才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高素质农民和本土人才培养
我部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和本土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十三五”以来,我部联合财政部持续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湖北、湖南、重庆、贵州4省市14.9亿元,累计培育农民超过40万人。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经费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大规模开展产业精准扶贫培训,以扶贫带头人和贫困农民为重点,广泛普及实用技术技能,有效提高了贫困地区农民科技素质、种养水平和就业能力。
二是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我部会同中央组织部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探索形成了“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特色培训模式。2017年以来,示范培训全部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培训对象覆盖全部国定贫困县,并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重点遴选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乡村能工巧匠、返乡入乡“双创”人员等作为培训对象,提升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的脱贫致富带动能力。截至目前,累计举办示范培训班1400余期,培训14万余人,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带头人。
三是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评价认定。我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初、中、高3级认定制度,把人才评价认定与扶持政策衔接起来。我部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推进农业行业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加大新兴职业开发力度,将农业经理人等新兴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四是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2018年开始,我部在全国贫困地区和其他有需要的地区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从乡土专家、种养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一线农业科研人员中遴选一批特聘农技员,从事农技推广公共服务,助力产业脱贫攻坚。特聘农技员不占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编制,对身份、年龄和学历没有限制,由县级农业部门进行招募、使用、管理和考核,受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普遍欢迎和社会相关方面的认可,培养了一支精准服务产业需求、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带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服务力量。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抓好武陵山片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加大支持投入力度,推动挂牌成立武陵山区农民培训中心,打造成为农业产业服务和农民培训综合体,培养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
二、关于完善文化扶贫惠民体系
我部按照中央赋予的“指导农村精神文明和优秀农耕文化建设”职责要求,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积极发挥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优势,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牵头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2019年全国县乡村庆祝活动超过3000场,大多在田间地头和农业园区举办,营造了礼赞丰收、致敬农民、祝福祖国的热烈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农民和工作在“三农”一线的同志表示诚挚问候,亿万农民欢欣鼓舞,社会各界倍感振奋。举办了全国农民摄影、书法、诗歌、楹联等各类征集展示活动,共征集作品3万多件。会同中央宣传部举办了2019“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上亿人次农民群众热情参与。今年正在举办全国农民“小康美景手机拍”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会同中央宣传部继续开展2020“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都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踊跃参加,丰富了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展示了新时代农民群众的新生活、新思想,弘扬了乡村文明新风尚。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武陵山片区群众性文体活动的指导和推动,充分考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特殊性,发掘和弘扬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展示推介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代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引领农民树立文明新风尚。
三、关于完善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我部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抓手,开展识别评估、转化创新和传播推介等工作。今年年初,经过申报、评审和公示,我部公布了天津津南小站稻种植系统等27项农业系统为第5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部共认定了5批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涉及全国28个省(区、市),涵盖20多个民族的聚集地。通过在媒体上开设专题专栏专刊或组织专题展览等多种形式加强优秀农耕文化宣传推介,注重新媒体运用拉近与普通民众间的距离。依托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各地通过文化创意带动、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有力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旅游等提质增效,农民群众在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重视武陵山片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挖掘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铸造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010–59193017
农业农村部
2020年9月25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