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将数字农业列入国际合作重点题材
当前,我部已将数字农业作为“十四五”农业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在《“十四五”农业农村国际合作规划》中明确提出,丰富拓展合作领域,重点做好粮食安全、数字农业、气候变化应对、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合作;推进农业服务贸易、数字农业、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同时,我部多次在G20农业部长会议等国际会议中推介宣传中国数字农业经验和成果,数字农业已成为我部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领域。下一步,我部将在农业国际合作工作中继续将数字农业列为重要内容,举办首届国际农业服务贸易大会暨智慧农业博览会,推动农业物联网、农业AI+大数据、农业智能装备、农村电商等数字农业技术产品走向世界。
二、关于加强数字农业政策导向和宣传力度
一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我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建立了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加强政策协同、资源整合和上下联动。统筹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联合召开数字乡村现场推进会议,研究编制《数字乡村建设指南》和《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形成推进数字乡村发展工作合力。二是加强宣传推广。我部连续举办数字乡村发展论坛、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大会、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交流会等数字农业主题活动,开通网络直播,宣传推介典型案例,交流各地好经验好做法。连续3年编制年度《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在农业农村部官网开设“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等专题,营造良好的数字农业发展氛围。三是鼓励各地开展试点探索。2020年,我部遴选了110个县(市、区)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会同中央网信办在117个地区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从实践看,地方政府和参与主体积极发挥各自优势,探索数字农业新模式。下一步,我部将继续鼓励地方在数字农业领域先行先试,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信息化现有基础出发,探索推广适宜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三、关于壮大数字农业从业队伍
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一是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组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面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包括数字信息技术在内的全产业链培训。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高素质农民培育23亿元,培育高素质农民71.7万人。以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返乡入乡群体为重点,加强创业创新群体信息化技术技能培训,培养农村创新创业者3.3万人。二是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会同中组部联合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2017年以来,累计培训11.2万余人,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带头人。自2018年起每年举办电子商务专题培训班,至今累计举办20期,培训学员2000余人。三是启动实施“神农英才”计划。2022年起,启动实施“神农英才”计划,按照“精准培育、重点支持、突破瓶颈、引领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智慧农业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聚焦“高精尖缺”,每年组织遴选支持一批神农领军英才和神农青年英才进行培养和支持。四是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各地统筹利用农广校、涉农高校、职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教育培训资源和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市场主体,共同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2021年,全国共有523家农技推广服务机构、150家涉农职业院校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五是加大高校数字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教育部2020、2021年度布局新建涉农本科专业布点135个,包括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8个、智慧农业专业28个。鼓励支持涉农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等领域专业,加快学科交叉融合,其中,支持东北农业大学设置智慧农业专业,加快培育数字农业相关专业人才。加强数字农业相关专业建设力度,目前已认定35个农业工程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支持东北农业大学开展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下一步,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加大数字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好各项培训计划,促进人才规模、质量、结构与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