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通告 » 扶持政策 » 正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农业标准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7-03-14  💛2436
核心提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突出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对今年和今后一个时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突出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对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新形势下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注重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这些都离不开农业标准化。具体说来,笔者以为要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在调优产品结构方面,要积极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强销路好、效益高的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工作,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需求。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和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品种、种养殖、管理和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建立科学先进的农业标准综合体,将“农业标准化+名牌建设”作为调优产品结构的重要抓手。目前,广东共有121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拥有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近千个。围绕地理标志产品批准发布相关地方标准76项,建立相关国家级、省级综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1个。同时,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发力,积极做好农产品标准化监管服务工作,确保农产品供给长期优质化。目前,广东省构建起以部省级检测中心为龙头、地市级检测机构为骨干、县区(镇)级检测站为基础的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格局。基层农产品检测水平全国领先,全省80%的乡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检测综合合格率达到97.8%。
 

  在调好生产方式方面,要以国家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区为纽带,强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对分散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生产经营规模化,使当地农业产业对资本、科技等生产要素的吸纳能力明显提高。通过示范区推动项目、资金和技术的高效整合,实现产业素质整体提升,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如广东粤西地区通过对虾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将大量松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较好地实现对虾养殖技术推广与应用,使当地农业供给质量实现突破性发展,逐步形成了粤西对虾产业带。此外,生产方式改良离不开现实生产力的提高。这就需要发挥好标准作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作用,构建农业生产先进标准体系,改变传统的“靠天吃饭”生产模式。依靠先进标准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突破生产方式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消耗。如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项目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转化为省地方标准后不仅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而且使各地水稻生产技术水平极大提高。目前除广东省外,该技术标准还在广西、江西、海南等省、自治区推广应用,累计应用面积260多万公顷,增产稻谷14.5亿公斤,节约成本17.94亿元,增收节支50亿元以上。
 

  在调顺产业体系方面,除了提供满足农产品需求的有效供给,还应思考谋划与农业多功能性相伴而生的服务性需求的有效供给。注重依托区位优势,拉动农业产加销全产业链条,共享价值链,发展壮大一批农村新业态、新产业,使产业体系更丰富、更完善。注重运用标准化手段,把一二三产业间相关联的技术和管理要求有效融合,使传统农业不断向二三产业延伸,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业观光旅游等环节形成有机联系,真正实现产加销协调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农业供给综合效益。如广东的何氏水产桂花鱼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通过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不仅与15500多户养殖户签订了标准化养殖经营合同,还组建物流团队,直接带动当地水产养殖、物流配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产业链条。目前,该公司年均活鱼交易总量达1.3亿条,交易总额超过20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达3万多人,间接带动农业物流服务业年产值超10亿元。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用好农业农村发展难得的好形势,抓住农业标准化,努力在农业标准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实践中探索、突破、求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编辑:姚红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推荐图文
推荐重要通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