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对2017年一季度重点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唐珂介绍,一季度,“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07.47(以2015年为100),同比下降12.04个点。其中,“‘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08.42,同比低14.22个点;“水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08.90,同比低2.85个点。从“200指数”运行情况来看,一季度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蔬菜价格总体下降,但仍处于近年同期水平。二是肉类价格小幅回落,但仍处于近年同期高位。
经济日报记者:请您回答一下目前这种猪肉价格高位态势还能持续多久?您怎么判断今后的市场走势?
唐珂:今年一季度,猪肉价格总体呈逐月回落态势,2月份比1月份环比跌2.2%,3月份比2月份环比跌5.5%。从后期走势看,预计上半年猪价将呈高位震荡、小幅下跌态势,5月份前后可能企稳,生猪养殖效益依然向好,猪粮比有望保持较高水平,但也提醒广大养殖户要理性补栏。关于对后期猪肉价格市场形势的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猪产能接续仍需要一段时间。尽管一季度仔猪价格逆势上涨,每公斤达到42.45元,同比涨17.9%。但据农业部对400个生猪养殖重点县监测,生猪存栏仍环比减0.2%,同比减1.6%,其中,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0.5%,同比减1.6%,处于近5年最低水平。二是猪肉消费季节性变化。一般春节过后猪肉消费将呈现季节性回落,直到5月份以后进入旅游旺季,再加上中秋、国庆等节日效应拉动,猪肉价格可能还将反弹。三是后期猪肉进口还有空间。今年1-2月,我国累计进口生猪产品44.75万吨,同比增34.4%。其中,进口猪杂碎同比增39.4%,进口鲜冷冻猪肉同比增29.6%。由于国内猪肉价格总体偏高,国内外价差动力较强,预计后期猪肉进口还有空间,将对国产猪肉价格产生一定打压。
农民日报记者:今年以来,媒体报道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病例增多,鸡肉和鸡蛋受冲击影响较大,请问鸡肉和鸡蛋价格后期走势如何?
唐珂:去冬今春,国内出现了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一些地方为防范疫情扩散,关闭了部分活禽市场,消费者对禽产品产生一定担心,对鸡蛋和鸡肉消费造成一定冲击,再加上前期生产规模扩大,导致鸡蛋和鸡肉价格出现下跌,2月份鸡蛋批发价格甚至一度跌至10年来最低点。价格下跌导致蛋鸡和肉鸡养殖效益双下降,蛋鸡养殖出现严重亏损。据农业部监测,今年2月份平均每只蛋鸡亏损2.21元,是2012年4月以来的最大亏损额,与上年同期盈利1.36元形成了鲜明反差。鸡蛋和鸡肉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高峰和消费低谷碰头。2014年以来蛋鸡产业持续盈利,饲料成本特别是玉米价格持续下降,激发了养殖户补栏积极性,鸡蛋市场供应充足。从需求看,今年新年和春节节日效应不强,春节过后居民鸡蛋和鸡肉消费进一步减少,市场上以消耗库存为主,加之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影响消费信心。从后期走势看,鸡蛋、鸡肉等禽产品价格今年将总体呈现较为低迷的运行态势,也不排除阶段性震荡。这种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分析:第一,按照鸡蛋价格波动的季节性规律,春节过后的阶段性回调一般要持续到4-5月份,之后将迎来新一轮上涨行情,到8-9月份蛋价将再次回落,至年底鸡蛋价格再次进入一个上涨期。但由于目前在产蛋鸡淘汰还需要6个月以上,蛋鸡存栏仍处于相对高位,鸡蛋消费总体比较平稳,如果不发生重大疫情,鸡蛋产业仍处于产大于需状态,即使后期有节日效应,涨幅也不会太大。第二,目前,白羽肉鸡祖代和父母代存栏量有所恢复,黄羽肉鸡养殖户受疫情影响加快出栏,禽肉供应量明显增加,再加上饲料价格下降较多,后市禽肉价格大幅上涨动力不足,节日效应拉动下大幅下跌可能性也不大,总体将处于震荡态势。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想问一下关于玉米收储的问题。请问去年新粮上市以后,东北玉米的收购和市场运行情况怎么样?
唐珂: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社会普遍关注。去年以来,农业部会同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实行“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的新机制。从目前情况看,东北玉米市场购销平稳有序,初步形成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机制,激活了加工、流通、贸易等产业链各环节,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期我们正在组织专家对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行系统评估,也希望媒体朋友对各地好经验好模式多总结、多报道,做好宣传引导。我们一直在密切监测东北玉米收购进展和市场运行形势。在收购方面,据国家粮食局数据,截至4月23日,东北地区累计收购玉米9953.3万吨,同比减少4831.6万吨;与2013、2014两年同期平均收购量相比,减少435万吨;中储粮、中粮、中航三家央企累计收购3056.2万吨,占总收购量的30.7%。在价格方面,农业部监测东北农户地头出售价格同比跌幅超过20%,今年1月下旬到2月下旬价格最低跌至每斤0.63元左右(14%水分),但3月份以来价格有所回升,截至4月21日,东北农户玉米出售价每斤0.68元,比3月初上涨了5.7%。
央视网记者:今年一季度我国谷物进口大幅度增加,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您对全年谷物进口形势怎么判断?
唐珂:据海关数据,今年1-2月我国累计进口谷物414.4万吨,同比增36.9%。进口增加主要是小麦和玉米,大米进口变化不大。其中,1-2月小麦累计进口57.5万吨,同比增63.1%,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国际价格明显下跌,国内外价差扩大驱动小麦进口;玉米累计进口30.2万吨,同比增3.3倍,进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北方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明显提高,增加了对国际低价玉米需求。我国小麦进口以品种调剂为主,年度进口量相对稳定,预计随着今年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产量的增加,进口将保持在相对合理水平,全年进口量应该不会超过去年。玉米价格已与国际市场接轨,再加上在收购期结束后国家将投放储备,大量进口既缺乏价差动力,也没有供给缺口因素,预计全年进口量有望低于去年水平。我国大米进口主要来自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预计2016/17年度全球大米市场供需仍比较宽松,主要出口国可能会去库存压低市场价格,对我国形成一定进口压力,但全年进口水平同比变化不会太大。